众所周知O2O的盈利模式是:通过线上平台(online)的免费(如,买房用户可以免费浏览房源)、低价(如,团购)等方式聚合流量,再将流量通过销售签约商户,导入到线下(offline)进行变现;在线上O变现成线下O的过程中,除了连接用户端和商户端的产品经理,连接两个O的还有另一类关键角色:签约线下商户的地推销售。
不同于纯C端的产品,仅依靠良好的产品体验和口碑传播就可以自发壮大用户群体,再通过广告变现。在O2O变现中不可或缺地需要地推销售去签约商户、引导商户、培训商户才能为线上的流量(用户)提供好的服务,整个模式才能跑的通并良性循环发展下去。换句话说,O2O公司要良性发展地推销售团队是必不可少且功不可没的,没有这些地推销售搞定线下的O,O2O就很难实现变现、盈利。那么作为参与决策公司盈利模式与发展方向的O2O商业端产品经理该如何对待地推销售团队所提的需求呢?
答案显然是:No!
为什么?
因为你是“O2O的商业端产品经理”!你需要对所有需求方(老板、运营、销售、产品本身迭代)的需求进行严格的产品把关和可行性分析!
首先,需要对销售的需求进行真伪分析
判断其提出的到底是一个要求还是一个需求;是因为不懂产品规则无法帮助商户答疑呢还是产品确实有待优化。例如:销售A负责上海黄埔区的XXKTV,如果他提出“因为XXKTV是我的签单商户,所以能否通过调整资源将用户优先导入到该商户呢?”显然这是一个要求,一个为了完成个人KPI的要求而非需求。如果按照A销售的要求将用户优先倒给XXKTV,那B销售也来提“将优质客户倒给YYKTV时”产品经理怎么办?这种“要求”显然是不能接,不能做的。
其次,这个需求解决的是什么商户的什么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推广意义
继续以KTV为例,ZKTV是高档会所式KTV,有豪华包房、绝味美食、明星驻场,但是需要O2O平台在工作日的15:00前推荐60元/小时以下的用户;工作日15:00~17:30推荐100元/小时左右的用户,工作日17:00以后推荐500元/小时的用户,普通节假日推荐1000元/小时的用户;小长假不接受团购平台的客户;这样的需求能否接,能否做?
作为商业端的产品首先需要评估Z这类KTV能够给公司带来的收益、其次需要评估该平台签约的商户中有多少个Z这样体量的KTV,这些体量的KTV中又有多少愿意跟该平台签约,如果市场空间足够大,那么就开始评估这个完成这个需求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最后计算完成该项目的ROI“投资回报率”。
再次,判断这个需求的优先级,什么时候做
销售最擅长干的就是“极尽夸张之能事”,比如MKTV买了平台的置顶套餐(位置靠前的一种套餐),比没有买套餐前多了10个用户,MKTV觉得赚的还是不多,要是能多100个就好了,于是给销售施加压力说“买了你这个套餐和没买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销售会告诉产品经理“人家买了我们的置顶套餐后3天了1个用户都没增,你赶快给我调整产品规则,要不然我这没办法售卖了……”产品就需要分析,是否真如销售所说,如果真如销售所说这个需求是否是所有购买该套餐的KTV商户都遇到的问题,在自己目前的项目中排在什么优先级?什么时候开始做会更合适。
最后,第一线的bug反馈口
经历了销售各种狗血剧情之后,很多商业端的产品对销售的定位就成了:满嘴胡说八道,还TMD的那么理直气壮,真TMD拿着无知当个性;其实也没这么糟糕,毕竟他们混迹一线,对商户的理解,对bug的获取还是优于产品的,比如:某KTV商户被色情小号疯狂攻击,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肯定是销售;再比如,KTV商户购买了平台的某一款付费产品,扣费了,但是产品没有发给人家,肯定也是先反馈给销售,才能抵达产品经理的,所以对待这样一群"一般是天使一半是恶魔"的人,产品经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结构化思维,有辨别有针对性的采纳、立项。
#搜chihuoeat和旦旦交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