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分享李叫兽的那篇文章中提到“同侪压力”这个词,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也是在看李叫兽的采访中。原来才知道这个压力在我们身边随处都有。
举个例子:现在最严重的就是父母的催婚,早就到了适婚年龄,同辈的人孩子都上小学了,而你却见不着一点关于结婚的影子,他们在与自己的朋友、同事聊天的时候一提到这件事,就感觉特别丢脸,因为你们家孩子“不正常”嘛。
摆脱不了这种压力的人,一般就会尽快去找个人结婚。至于这段婚姻好与不好,外人无法评说,只要还能过得下去,人都会找一万个理由来让自己的选择合理化。但我想,幸福的前提一定都是能够真诚地面对自己的。
你是在巨大的“同侪压力”之下作出的选择,但选择的结果只有你自己来承担。你甚至要找一个对象来抱怨、嗔怪,都找不到,因为带来这个压力的没有具体哪个人。
昨天,跟我还在上大学的堂妹聊到,她在刚入学那会,面试学校的社团的时候,自己准备了很多,想象着现场按照自己预演的那样去表现,结果在现场还没怎么开口,看到学长、同伴们一致的抢白,一下把自己的准备就给否定了。
今天听得到《家庭背景声》里娜塔莉.波特曼(《这个杀手不太冷》《星球大战》《黑天鹅》电影女主角)在2015年的哈佛大学毕业演讲,其中讲到说,当时自己就是因为没“经验”,而没有走上一条人云亦云的路,所以才创造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你可以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傻劲儿,其实压根他就没感受到周边的“同侪压力”。对,只要你能感受到这种“同侪压力”多多少少都会受点影响。那么,怎么挣脱这个压力呢?
1,坚信自己的东西
我甚至认为,盲目的自信都比不自信要好。在这种同侪压力之下,人很难保持理性,去分析利弊,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大家都这么说,应该就是对的”,而且听得越多越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然后走上了一条人云亦云的路。
2,接受这种压力
当我们要改变一件事情的时候,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接受它、承认它的存在。有一天,我在家里看书,楼下传来尖锐、刺耳的广告播放声音。我把所有的门窗都死死地关上之后,那个声音还是直刺我的耳朵,扰乱我的大脑,让我没办法安心阅读。后来我干脆放弃了,把门窗又都打开了,不知不觉间这个声音就变成了一种背景声,跟我没多大关系了。
当你接受了,知道这是一种压力的时候,才不会与之较劲,才能够跳出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看待这件事,才不会被这个压力所迫。
3,找到你的第一性原理
我之前的文章讲过关于第一性原理的认识,你可以在点击阅读原文后找到这篇文章。这个社会会很多的考核标准,简单说就是社会的KPI,不同的阶层也会有不同的KPI,为了达到这些指标,你都变得被动了,你所做的一切可能都不是为了自己的快乐、幸福、成就,而是为了向这个社会证明自己,你活在了别人的框架里。而这个你的第一性原理则是按着你自己的逻辑、方法论、目标一步一步去实现的,这是一个主动的你。这当然也会有压力,但这个压力是自己造的。
拿买房举例来说,有一个段子,说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去问禅师,说我买不起北京的学区房怎么办?禅师反问道“清华北大毕业的都买不起学区房,那你买学区房干吗呢?”
前天王煜全在得到的直播进也讲到,年纪轻轻你买房干吗呢,然后买一个几十平米的,自己不满意的,每月供着,郁闷着,年轻的时候不是应该把钱投出去吗?让自己增值才是王道。能够延迟满足的人才能成就更大。
对,我们仔细想想,要求年轻人买房的都是些什么人,倡导年轻人不买房的又是一些什么人,这里面的逻辑哪个更符合你目前的现状。我们早就知道父母的“为你好”并不一定是真的“为你好”,虽然他们是真心为你好,但他们的认识、能力做不到真的为你好。可是在种压力之下还是屈从了,并且因为各种要求达不到而否定自己,各种郁闷,各种自卑。
同侪压力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人多的地方就存在。“随大流”是人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潜意识做法,因为如果不跟着人群跑,而要问一下你们为什么跑的都被猛兽吃掉了。在这里我又要提到反直觉思维了,文明社会的历史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基因本能的进化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应对出现的新事物,我们必须具有理性的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