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鸡汤,也许你已经很反感了,因为你已经被人灌了太多的鸡汤了,可是然并卵!于是每当你看到一篇类似鸡汤的文章时,一脸不屑道“又是鸡汤”,然后果断把它关掉!那么难道真的是作者想无病呻吟么?我想不是!更可能的是你只是喝点无味的“汤”,而没有捞到“鸡”!
前两周,我连续经历了几件让我成长很大的事,然后我就把我的一点经历和思考写成了文章。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内容完全是干货,当遇到类似的情况时,用我的方法一定可以把问题处理好的,可是当我把文章给盆友们看时,他们大概看了一眼,都说:
“你怎么也开始写鸡汤了?”
“你仔细看看,这可都是方法啊,怎么会是鸡汤呢?”
“这分明就是鸡汤嘛.......”
难道我写的真的是无用的鸡汤么?
上周三的时候,听文案界的一位大牛Frank老师分享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在开讲之后,老师分享了他在做出成就之前的一些辛酸的经历,希望大家通过了解他的经历,对自己狠一点,学会去帮助别人,感恩贵人.......这时后群里面早就开始炸了,说老师又在熬鸡汤了,要老师赶紧讲“干货”,老师只说了一句话“这些才是真正的干货,心法大于技法”,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老师又立即开始讲了一写文案的技巧.......
难道这样一位牛人也喜欢讲无用鸡汤么?
我想作为一个分享的人,我们谁都不想讲一些没用的废话——所谓的“鸡汤”!
分享者的发心是想给你分享干货,希望对你有用,但你却确把它当做了一碗无用的鸡汤!(如果你也给别人分享过,你一定会有此体验的!)
那么,如何才能从鸡汤里面捞到美味的“鸡”,而不仅仅是喝汤呢?
在我看来,做到以下三点一定可以保你吃到最美味的“鸡”!
1.摘掉有色眼镜去看待这碗“鸡汤”
很多气候在我们读到一篇文章,或者听一场分享的一开始,我们就把它定位成了“无用的鸡汤”。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会使你戴上有色眼镜,你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你所想的!
所以,先以一种空杯的心态去接受,不要去抗拒,不然藏在“汤下面”的“鸡”可就没你的份了!
2.看看这些鸡汤是如何熬出来的(经历)
很多时候,干货都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得来的,没有这些经历,那些所谓的干货都是无法产出的!看看这些经历中,有哪些是我没有体验过得?当面临那个选择时,他是如何选择的?如果是自己,我会如何选择?去琢磨这些经历背后的思维,去琢磨这些干货生长的土壤是如何生出苗的,求人鱼不如求人“渔”!
3.思考对方是如何把这碗“鸡汤”倒出来的
听演讲的时候,一般人听别人讲什么,高手都是听台上这位是如何讲出来的!对方是如何设计演讲结构?如何运用互动?如何打动听众.......
看文章的时候,一般人都看被人写了什么,高手都是看对方是如何把文章写出来的!如何把自己吸引进来的?如何安排怎样文章结构?如何把听众带入文章的?
这些东西才是“干货”的底层逻辑!
你想把你的干货分享给我,或许在我看来就是一碗“无用的鸡汤”!我想把我认为的干货分享给你,但你可能也是同样认为是“鸡汤”!
但任何一个分享者都不喜欢瞎说废话,灌鸡汤!只有学会从这些鸡汤中把“鸡”捞出来,找到这些成就的底层逻辑,鸡汤才能真正成为你成长的助推剂!
成长为一个鲜嫩多汁,持续向阳生长的橘子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