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看的第一部小说是郭敬明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那一年,我初一,15岁,正值人生的青春期,整天多愁善感,为忧伤而忧伤。那时候的自己,第一眼看到《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这个名字,就疯狂地爱上了他的文字风格。它宛如宿命般,狠狠地刻印在我的额头上。
一个星期后,我看了第二本郭敬明的小说:《天亮说晚安》。这五个字,仿佛有着无穷的魔力,在经历了我漫长的青春后,仍会时常飘荡在我的脑海上。
这是我文字的开始,虽然多年以后的今天,它也有所改变,但它就跟我一样,一点一点地成熟,一点一点地丢掉过去稚嫩的外表慢慢成为一个大人的样子,从简单变得复杂,又从复杂变得简单,而现在又变得简单地复杂,但我还是我,这是个永远都不能改变的事实。
2
事实上,我并不是特别适合写东西,因为我这个人特别懒,且习惯了安逸,习惯了被环境随波逐流。但我是真的喜欢文字,它可以给我带来阳光,予以我温暖,在我独自一人的深夜。
初中三年,是我人生中最自卑的三年。那时候的我,是个外表冰冷,沉默寡言的男生。我的周围仿佛有座寒冷的冰山,让别人不敢向我靠近。我每天装成很酷的样子,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一个人吃饭,听着一个人的歌。
那时候的自己,对郭敬明的文字疯狂的热恋并且模仿着。我的脑海里依昔装着当年刻在脑子里的语录:写下来,就是为了要遗忘;我抬起头,看到天空苍茫的颜色,我想,我曾经张扬的样子,我身上那些曾经尖锐的棱角,是再也不会出现了;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这些华丽而忧伤的文字,安抚着我当时杂乱的内心,同时在我内心那座寒冷的冰山里面,照射进来一搂温暖的阳光。
所以,在某个程度上而言,它是我一半的青春。
3
在别人眼中,我就是这样一个矫情,喜欢忧伤,经常无中生有的男生。他们觉得我不需要朋友,不在乎教室外的花花世界。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这样认为。
我骗了别人,也骗了自己。
但其实,我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只是矫情,只是刚好在忧伤的时候遇到了忧伤的文字并且喜欢上了它。仅此而已。
人是这样一种有依赖性的动物,它习惯了呆在自己觉得温暖舒适的地方,会莫名地对自己有好感的人好。甚至连房子,都喜欢建在面向阳光的地方。
而刚好,当年的我,矫情且自卑,不敢与别人交流。封闭的内心世界,宛如漂浮在偌大的海洋上,我只身一人。而文字,是我绝望时出现的大轮船,我只能奋不顾身地向其招手。
4
高中,大学后的自己,慢慢有了自己的朋友圈,虽然我还是矫情,喜欢忧伤,喜欢无中生有,但我总是在长大的。
在某一个早晨我醒来时,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村上春树说: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原来,人不是慢慢长大的,人是一瞬间长大的。
脱掉曾经喜欢的外套,放弃天天追着看的小说,撕毁那一张曾作为精神支柱的海报,忘掉那个曾陪伴自己多年的人。
我开始乘风破浪,投身到生活的战场中去。
于我是这样,于我的文字,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