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瑞美首发于简书,如果需要商业转载或使用,请事先与我联系,谢谢。)
前文提要:
第5话: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客户的具体流程业务,来判断某种业务流程有关的会计科目出现错报的风险大小
我们回到瑞美小组长给大家开会的场景。
“这次的客户(指被审计单位),它是某某制造行业的,没有特殊行业要求。再次强调,它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我拿到了他们提供的报表,他们今年的(营业)收入是XXXXXX万元,我们定制的重要性水平是YYYYY万元。它在A、B地有子公司,我们小组除了在他们母公司这里执行审计,还要再组2个小组去这2个地方进行审计。这家客户会有美元交易,期末也有美元,要注意它的折算方式。我们今年是第三年对这个客户进行审计了,以往经验来看还算比较配合。但是今年他们的总经理换人了,可能行事风格都会有变化。你们先浏览去年流程底稿,在进行流程访谈的时候看看流程是不是有变化。这个项目进场以后每天下班前,大家都把自己手头的底稿发给我,我来检查。银行和往来询证函回函情况,在发函后1周后开始向我汇报回函情况。”
瑞美小组长开会的时候说了这么多,给大家布置了任务。这个给组员开会的内容就可以简单地看做瑞美小组长已经正式开始审计前做了一个简单的总体审计策略,并告诉她的策略给了组员,为组员的工作作出了指导。我们可以拆解来看看:
①“它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编制拟审计的财务信息所依据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②“它是某某制造行业的,没有特殊行业要求。”——是否存在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
③“它在A、B地有子公司,我们小组除了在他们母公司这里执行审计,还要再组2个小组去这2个地方进行审计。”——预期审计工作涵盖的范围,包括应涵盖的组成部分的数量及所在地点;母公司和集团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控制关系的性质;
④“这家客户会有美元交易,期末也有美元,要注意它的折算方式。”——外币折算;
⑤“我们今年是第三年对这个客户进行审计了,以往经验来看还算比较配合。”——对利用在以前审计工作中获取的审计证据(如获取的与风险评估程序和控制测试相关的审计证据的)的预期;
⑥“今年他们的总经理换人了,可能行事风格都会有变化。”——影响被审计单位经营的关键人员变化;
⑦“这个项目进场以后每天下班前,大家都把自己手头的底稿发给我,我来检查。银行和往来询证函回函情况,在发函后1周后开始向我汇报回函情况。”——如何管理、指导监督审计资源。
上面这一段瑞美小组长给组员开会的内容里面,就涵盖了瑞美小组长的部分总体审计策略。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窥见总体审计策略里面包括了: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审计方向及审计资源(第二章 第二节 总体审计策略)。
开会只是讲一个框架当然远远不够。瑞美小组长又给自己的组员发布了一个科目安排表。以下是工作安排表的节选。实际工作时,除了具体的会计科目,业务流程了解、控制测试以及其他项目底稿也会分配给组员们完成。而分配工作有时并不会形成文件,而仅仅是口头的。下表仅仅是为了方便展示做出的书面示例。
虽然瑞美出发前就基于以往年度了解到的情况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报表,进行了一个初步的错报风险评估和重要性水平设定,做好了一个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但是随着项目的推进,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这个时候,瑞美小组长可能会根据变化修改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并且会在修改后的计划告诉给组员们。
这个时候,可能就有人要继续举手问瑞美小组长了:“什么是重要性水平?”
我们学会计的时候,有讲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有重要性一条。说的就是企业记账时,能反映企业的当前重要的资产负债的情况、经营的状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如果你是文具店,你买一批打算用于出售的笔,就应当作为存货,并做好存货的进出库记录;但是如果是一支自用的笔,在买入的时候直接放入管理费用,也无伤大雅。这就是会计方面的重要性。
审计的重要性和会计上的重要性很类似,但审计的重要性主要是针对错报(第二章 第三节 重要性)而言。错报可以粗略地明显微小错报,非重大错报,重大错报。错报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我们审计师发现错报,不发现错报,错报都存在在那里。他们可能是企业故意制造出来了,也可能是无意中形成的。而发现的错报并不意味全部被发现的错报都要进行调整。而重要性,是判断是否非调整不可的一条判断条件。而重要性主要讲究2条规则:①错报的性质;②错报的金额大小(规模)。
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做出的必要调整。
——《2017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 审计》第二章 第三节 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讲错报的性质。一般来说,重大错报一旦被我们审计师发现,我们都会更加积极地要求企业进行更正。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审计师如何快速识别出重大错报呢?那我们就要根据我们做风险评估时了解到的流程判断财务报表科目中哪些有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通俗点理解,就是判断企业在哪些报表项目产生会影响报表使用者判断的错账。
重大错报风险分为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两种。
财务报表层次错报(风险)通俗来说就是一个错报可能会牵扯到财务报表的很多项目,错报修正以后,整个报表可能变得面目全非了。
认定层次的错报(风险)影响相对狭窄,只会对某个科目,甚至某个科目的某些认定(如完整性、准确性)有错报风险。
除了2种常规(重大)错报风险以外,就如我在第(2)点所说的,我们还要考虑诸如舞弊等特别风险。这些特别风险有的可以通过执行实质性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但是有的却不能。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要考虑依赖内部控制流程有效性、信息技术应用控制(第五章 第二节)
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和非重大错报风险这些牛鬼蛇神以后,那我们就要想办法逐个应对他们了(第八章 风险应对)。教材在第八章第一节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宏观的工作指导:①我们审计师要保持职业怀疑;②在审计队伍中指派更有经验或具备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工作。也就是说最好不要全部派生手去进行审计,要么就是派一个在这个行业审计非常熟悉的审计员,要么组里最好有以前参与过这个项目知道情况的审计员(在连续审计的情形下)。③提供更多的督导。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员,要对其他成员提供更详细、更经常、更及时的知道和监督并加强项目质量复核。所以如果你已经是高级员工了,你是应该指导你的小朋友(注:指级别较低的审计员或审计助理)和复核他们的底稿,而不是只是把任务分派下去就完事了哦。④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⑤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或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是为了避免审计结果有人为的干涉,主要假设是假设审计单位舞弊造假,但百密一疏,如果增加不可预见性,就会使被审计单位露出马脚的机会增加。关于如何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审计教材有比较详细的描述,相信朋友们都能够看懂,因此不在此赘述。
第二,金额的大小是我们判断重要性的标准。而瑞美开会中提到的重要性水平,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个金额。打个比方,假设你不存在其他财产,情景一:你兜里原本有1,000块现金,你花掉了其中500块去买衣服;情景二:你兜里原本有100,000块现金,你花掉了500块去买衣服。那么哪一种情况让你更容易觉得自己开销大?
一般来说都是情况①更容易觉得自己开销大吧。因为在情景一你原本的现金只有1,000块,500块占其中的50%;而情景二除非你是吝啬鬼葛朗台,正常情况下更有可能是觉得不关痛痒,因为500块占情景二持有的现金的0.50%。
这里就体现了重要性(Materiality)。对于只有1,000块的你,500块很重要,但对于有100,000的你,500块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一个万亿元资产(或收入)规模的企业,即使是几十万元的错报,对报表使用者也产生不了多大的不良影响。而一个只有几十万的企业,发生了几万元的错报,就很可能会对它的盈利情况和资产负债情况产生重大影响。
在审计的时候也是这样。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就要用不同的重要性水平来衡量错报。
一般而言,重要性水平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选择一个基准并确认一个百分比进行确认的(第二章 第三节 重要性)。
选择某个基准来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只是我们的一个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而我们实际重要性水平又要在这个基础上打个折扣,这个折扣后的重要性水平就是我们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Performance Materiality)。除了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审计师为什么还要搞一个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呢?
我们再回到刚才生活情境二,那个有100,000的你,花掉了500块,并不觉得对自己生活有多大影响。但是如果后面在没有其他收入的情况下,你又不知不觉地花掉了150个500呢?单一个500块对有100,000的你是小数,但是151个500累计起来看起来就不是小数字了。而这151个500块到底用在哪里了,或许我们并不能完完全全地回忆起来他们花到哪了。
在企业错报,由于时间、查阅权力、组员专业水平等等限制,审计师往往不能发现全部的错报,所以存在发现的错报低于(计划的)重要性水平,但是实际存在的错报累计起来会超出重要性水平的可能;有的错报金额可能本身不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多个错报金额累计起来,最终可能也会对报表使用者使用报表产生不良的影响(想想你花掉了151个500块,兜里只剩下24,500块,和一开头有100,000块能一样吗?),所以我们要比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设定一个更低的重要性水平作为我们在实际执行审计时的重要性水平。而这个折扣的比例通常为50%~75%(教材观点),而这个折扣到底定多少,由注册会计师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结合自身判断进行决定。
针对同样规模的被审计单位来说,重要性水平越低,通常意味着在实质性程序中实施更多的细节测试;在低重要性水平时,当发现错报,审计师会更积极地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同样是发现一个1,000元的错报,重要性水平为500元时审计师会更加积极地和强烈地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调整,而重要性水平为100,000元时,审计师则不一定会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
除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审计师们还会为审计项目设定一个比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要小的值作为明显微小错报(值)。这些明显微小错报在不涉及性质问题时,低于该金额的错报视为明显微小的错报,可以不进行累积。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设定的某一金额,低于该金额的错报视为明显微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的错报》
-------未完待续------
下集预告:第7话 实质性审计程序之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