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间或听说过本书。听闻本书在多次经济萧条期间不断的被加印,而作者在文中以其幽默、通俗的语言描述了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揭露了当时历史环境下的民众、投机者、金融机构、美联储、政府的百态,其间实业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里程对如今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共份九章,循序渐进的介绍了经济危机的产生、持续及其带来的后果。
第一章“幻想、漫无边际的企盼和乐观态度”
20世纪20年代对美国来说是值得回味的美好岁月,但是没有人能预见到暴风骤雨的悄悄逼近。
1:人人都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盲目乐观。包括美国总统先生;
2: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导致房地产市场的炙手可热与虚假繁荣;
3: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放松银根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股市,从而推动股票价格的上涨;
4:大人物们对股市的推波助澜;
5:胡佛总统的当选进一步使股市大热;
6:保证金交易制度使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华尔街。
第二章应该做些什么
现在回过头来对过去进行反思,在1929年初,股市大热时,最现实的选择就是有意识地策划股市下跌,如果听之任之,日后将会发生严重灾难。
一:当时的美联储采取了两种收效甚微的传统的控制手段:
1: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证券,收进现金。但是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各商业银行不在此列,可以照旧为股市提供现金;无法长期坚持抛售等等。
2:提高再贴现率(各商业银行向所在辖区的联邦储备银行借款利率),由于各方反对,一直拖到1929年夏天,错过最佳时期。
二:联邦储备系统本身不作为。出于谨慎的目的,它未要求提高保证金比例;对火爆行情,它关心的不是限制投资,而是推卸责任。
三:由于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沉默,市场恐慌情绪蔓延。1929年3月26日,股市大跌。米切尔的国民城市银行的出尔反尔,招来一片批判声。从而让美国政府与联邦储备当局全选择了不干预政策。
第三章我们信赖的高盛公司
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股市大热中,出现了新的疯狂的投资品种,就是购买投资信托或投资公司股票,以满足公众对普通股的狂热需求。
投资信托的最让人着迷的魔法并不是管理者的知识面、操纵技能或者理财天赋,而是杠杆原理。在投资信托中,杠杆是这样发挥作用的:通过发行债券、优先股和普通股来购买不同的普通股组合。当投资信托公司购买的普通股价格上涨,信托中债券和优先股的价格是固定的,那投资信托所持有的证券组合因增值而产生的利润将全部或大部分分配给投资信托发行的普通股。导致投资信托公司股票的价格奇迹般疯狂上涨。
以上还不是杠杆效应的全部魔力。要是某投资信托公司上涨的普通股被另一个相同杠杆倍率的投资信托持有,那么这些普通股的价格将会呈几何级数疯狂上涨。
在这种巨大的诱惑面前,投资信托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迅猛发展,将人性的贪婪暴露无遗。但是贪婪的人们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可能没想到杠杆效应是双向的,它可以让股票上涨得让人瞠目结舌,也会让它一文不值。
作者举了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高盛公司。
高盛公司直到1928年12月4日才涉足投资信托,成立了第一家投资信托公司-高盛贸易公司。
运用杠杆原理,短短的几个月,高盛贸易公司像滚雪球般疯狂发展,公司最初只投入了1000万美元,占全部发行股票的10%,而其余的90%股票以104美元每股的惊人高价卖给了公众,几年后股价为悲惨的1.75美元。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第四章幻想的破灭
一:1929年夏天,股票市场持续火热,普通股价格一路上扬,经纪人贷款规模也在惊人扩大,短期贷款的年利率不停上升,一度达到了令人吃惊的15%。经济学家与金融界人士盲目乐观,来自忧患集团的声音是那么微不足道。
二:1929年许多不同阶层要和社会地位的人都纷纷进入股市。股市投机成为了美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与市场失去联系,使热衷于炒股的人难以忍受,变得失魂落魄。
三:1929年,美国金融统计学家巴布森针对9月5日股市下跌提出了忠告,遭到了华尔街的猛烈抨击。
第五章崩盘
一:1929年秋季股市崩盘,事后华尔街把泡沫破灭归因于三个事件:
1:经济指标的下降。1929年秋,美国经济陷入萧条。
2:英格兰的哈特利公司因违规而倒闭,打击了市场信心。
3:波士顿。爱迪生公司事件。马萨诸塞州公用事业局不允许该公司拆分股票。
二:股市从9月至10月一直呈震荡下跌趋势。
10/19日,股市下跌。10/21日下跌。10/22日震荡略升。费雪教授与米切尔依旧认为市场基本面是健康的,只有巴布森唱空。10/23日继续下跌。
10/24日(史称黑色星期四),大崩盘的第一天。股市陷入了疯狂的竞相抛售,恐慌一直持续到中午。各大商业银行决定联手救市。下午股市止跌回暖。
10/25日与10/26日股价平稳。市场焦虑情绪开始平息。大人物们纷纷认为市场基本面良好。极少数唱空的不“和谐”声音被淹没在唱多的七嘴八舌中了。
第六章事态更加严峻
10月28日(星期一),股市放量一路下跌,跌幅大于上周整个上星期。
10月29日,成交量远远大于黑色星期四,跌幅与前一天几乎持平,最糟糕的是投资信托股票,由于杠杆效应的反作用,跌幅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有行无市,无买家接盘。
这一天,银行家们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救市。
在崩盘的第一个星期,遭“屠戮”的是无知的新手。而在第二个星期里,经验老到,财力雄厚的的老将也受制于这个灾难。各证券交易所从不久前的门庭若市变得门可罗雀。
这一天,有人建议股市休市一段时间。但纽约证券交易所管委会未同意休市,只是妥协为缩短开市时间为半天3小时。
10月30日,股价奇迹般止跌回升。大人物又纷纷发表谨慎乐观的言论。
10月31日,开市3小时。在一些刺激市场的宽松政策影响下,股市又回升了一些。
11月1日-11月3日,股市休市三天。这一个周末,各种利好与不利消息纷至沓来。人人在忐忑不安中度过这个周末。
11月4日,股市一开盘就出现骇人听闻的暴跌。投资信托股票成了股市疲软的根源。由于杠杆效应的反作用,一些投资信托普通股票开始变得一文不值。有些财力雄厚的投资信托公司开始回购自家股票,在当时情形下无异于慢性自杀。
11月5日,州长选举日,休市一天。
11月6日,开市半天。股市再次出现了令人发疯的滑坡。市场外传来基本面恶化的消息。
11月7日,股市回弹走高。
11月8日,股市小幅回落。
11月9日-11月10日,周末休市,未出现利好消息。
11月11日,股市又急剧下挫。
11月12日,11月13日,依然继续下滑。
在这些不堪回首的日子里,大多数美国人心情郁闷、沮丧,甚至有人绝望到自杀。悲观气氛笼罩在美国上空。
第七章后果(一)
1:自杀谣言的大肆传播。有些传闻完全是凭空捏造,事实上,自杀率并没有随股市崩盘发生提高,只不过是媒体的恶意炒作。
2:股市崩盘大大提高了贪污盗用公款罪的发现率。
股市暴跌,导致犯罪分子无法清仓变现。当时最引人瞩目的盗用公款案发生在密歇根州弗林特市的联合实业银行。
3:“安抚行动”悄然出现。
首先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对卖空交易展开调查。不过,调查毫无结果。
然后是胡佛总统宣布削减税收。
最令人感到好笑的是:为了表明政府的努力,胡佛总统经常召开一系列收效甚微的务虚会议,这几乎成了总统先生摆脱当时尴尬处境的“绝好”办法。
4:在这些所谓的安抚行动下,股市在1929年11月中旬停止了下跌。在11月下旬与12月,股市温和上涨。
1930年1月-3月,股市大幅反弹。4月开始,反弹结束。6月,再次大幅下跌。直至1932年6月止。股票价格已经低到其浮动没有什么意义的地步了。尤其让人叹息的是投资信托的股票几乎变得“一文不值”。
5:经济基本面的恶化。没有人再会说基本面是健康的言论了。
第八章后果(二)
1:股市崩盘不仅断送了几十万美国人的发财梦想,也严重败坏了一些知名人士的良好名声。
2;纽约最大的两家商业银行-蔡斯国民银行与国民城市银行饱受股市崩盘之苦。
蔡斯国民银行的总裁威金先生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了名目繁多的内部交易,买空卖空,中饱私囊。退休后,他的行动受到调查,终身薪水被取消。
至于国民城市银行,问题严重得多。总裁米切尔先生因违规操作,逃税漏税被指控。
3:那一时期华尔街最大丑闻:惠特尼事件。
对惠特尼的指控是长期大肆非法侵占他人证券财产。惠特尼对指控未做任何辩解,披露了自己所从事的全部交易。
惠特尼事件的发生导致政府在规范证券市场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
颁布了《1933年证券法》以及涉及面更广的《1934年证券法》,禁止1929年与1929年出现的某些过分行为。
发行新股被要求充分披露公司信息;
内部交易与卖空被宣布为不合法;
联邦储备委员会受权制定保证金比例规定。必要时提高到100%,完全杜绝保证金交易。
联手坐庄,虚假交易,散布虚假信息,以及其它控制和操纵市场的手法全部受到禁止。
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分业经营。
最重要的是:政府设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专门负责实施政府对交易所的管制。
第九章股市崩盘的因与果
1929年股市大崩盘后随即发生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是大崩盘导致大萧条吗?这个问题难以界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1929年秋天发生的大崩盘无疑与此前出现的过度投机热有密切的关系。
而导致萧条的可能原因:
1:收入分配不均。占美国人口5%的最高收入群体其收入约占美国个人收入总额的1/3。
2:公司结构不合理。
非法侵占公司财产的犯罪行为到了猖獗的地步。
控股公司与投资信托的庞大结构体系缺陷。
3:银行结构体系的不合理
4:成问题的对外收支情况。
5:经济知识的贫乏。
受当时的御用经济学家的影响,政府拒绝执行积极的经济政策(税收与支出政策、货币政策),不采取措施抵制通货紧缩和萧条。反而采取平衡预算的方法,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恶化。
有一点必须说明:如果1929年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是真的健康的,那股市崩盘对经济的影响无足轻重。恰恰相反,那一年美国经济极度脆弱,因此很容易受到股市崩盘的打击,并且在打击下一蹶不振。
重温当年,只是要让我们从那年的教训中获得某些关于未来的见识,以免重蹈覆辙。
在股市暴涨时保持冷静,合理的悲观情绪在新时代依然缺乏。
政府的调控能力的加强。但是有可能不作为。
爆发新一轮投机狂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总而言之,1929年或以后不久暴露的的许多经济缺陷,得到了很大改善。
收入分配不再像以前严重不平衡。
在破产法的支持下,公司结构趋于合理。
银行系统运行正常。
对外收支状况发生巨大良性变化。
美国人经济知识有所增长。
农业计划,失业救济金,社会保险制度的推出,有助于保护民众的收入,保证了他们的支出。税收制度的稳定作用也大大优于1929年。
当然,尽管美国经济(指上世纪50年代)得到一定改善,但是仍有可能受到另一次投机性股市暴跌的冲击。所以随时要有清醒冷静的头脑。
读完本书,简以概之,最大的感受是2015-2016年沪深两市的暴涨和暴跌,其表现何其相似,在经济持续增长,房产投资受限,市场中掌握着大量的流动性,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各上市公司披露的财报持续利好,于是异常财富盛宴由此展开,投资信托公司、共同基金、资管公司齐翻上阵,不断的为投资和投机者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杠杆,推升股市不断的上升。保证金交易及融资融资市场完全无法反应市场上资金的杠杆比例,场外影子银行、多层嵌套、多层杠杆比比皆是。股市单边上涨,杠杆比例持续攀升,推升股价持续上涨,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赚得盆满钵盈,市场普遍预期股指将不断的突破新高,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幻想、漫无边际和期盼和乐观。但股市大热的背景下缺乏足够的经济增长支撑,股市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晴雨表的功能,市价突破了市值的边际,不断推高的股价只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股票的狂热的追捧,股价已成空中楼阁。看似一片向好的资本市场中,埋下了多大的隐患,而这些坑与1929何其相像。
在股市单边上扬中,入市资金的杠杆比例不断攀升。在股市突破了单边表现后,其任何形式的下跌都会通过资金杠杆进行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负反馈,部分参与者的资金甚至都抗不过市场2次的跌停,而抵押物价值不足,保证金的不足额支付直接导致大量的持仓被平仓,而一轮的平仓又会导致下一轮的平仓,股票陷入了跌跌不休。每一天市场上都会出现已经见底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又被下一个交易日的跌停所淹没,市场开始出现恐慌。人们开始急切需要政府或者其他大型企业能够“有组织的支持或安慰”资本市场,以稳定市场。而任何企图稳定市场的行为在刚开始行动时都被打的体无完肤。直至最终国家调用超大规模的资金才将股市拉出了万丈深渊,我们应该感谢国家的力量。
在股市投资者,有一种假设“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以前,甚不以为然,而通过此文,惊颤莫名,若能早日拜读此文,或惊蛰。
2018年2月25日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