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孩子们拥有选择力
1.
我曾经教过一个大学生,这个男生是从其他专业申请转到我所在的专业的。
我问他:你为什么换专业啊?你是不是非常喜欢现在这个专业? 我以为我会得到肯定的回答。 没想到他说:因为我妈说,那个专业太累了,她不想让我太累。
当时我搞不清他是不是在开玩笑。 后来我发现,他真的不是因为喜欢才换的专业。 他上课出勤一般,表现一般,悟性一般,成绩也不太好。 上课时他常常拿一杯养生茶,或者带一些水果到教室。下了课就开始慢条斯理地吃水果,喝茶 看pad。
我心想,你是来这个专业养老的吗? 我对他的印象基本上是负面的。
但后来我逐渐知道,原来他有喜欢的东西,他很热爱相声。 他自己在相声表演方面比较有天赋,曾获得过北京高校相声大赛的一等奖。他和搭档说的一些相声段子在一些知名网站上都能看到。
他常常吃水果、喝养生茶,都是为了保护说相声的嗓子。
他看pad,是在看相声段子,是在学习和琢磨。 他在我们学校创办了相声社团,还是高校相声联盟的负责人之一,曾在校园里成功组织了好几次大型相声专场。听说这些成功的背后他付出了大量的辛苦和努力。
你看,同一个人,只是热爱,或者不热爱,做起事来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如果我是他的家人,我会支持他全力以赴去搞相声。 我不知道他这两次选择专业的背后有什么故事,但是很明显,这两个专业都不是他自己真正想要的。他最希望学的学的是相声。
2.
其实,在大学中,有很多学生像他一样,因为不喜欢,对自己的专业完全提不起精神。 我还看到很多学生在一个专业读到大四,却还没有掌握这个专业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也不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到底怎样。
我常常替他们感到又着急,又惋惜。 12年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那么辛苦,为的是什么? 难道就是为了学一个自己不了解、也不喜欢的专业吗? 难道就是为了在大学中浑浑噩噩地度过四年吗?
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可以申请换专业,可以申请辅修,可以跨专业考研,选择很多,为什么不去努力,而只是怨天尤人,得过且过呢?
上大学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选择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入学时选专业,毕业时选职业。 如果连方向都没有,又何谈努力呢?
我常常想,这些孩子是不是毕业以后也会是这样,在父母的安排下或者因为机缘巧合进入某个行业,虽然自己根本不喜欢,但是可能一生也就这样过下去了。 其中某些人可能也会成功。但是在他的一生中,会不会有某个瞬间,他会后悔,后悔人生不是自己喜欢的样子,后悔当年没有努力地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工作?
3.
在大学中,我也看到过很多认真选择自己人生方向的学生。
我读博士时的同门来自江西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他高考时分数不高,只能上当地一所普通的专科学校,他选择了当时热门的经济类专业,结果他始终不喜欢这个专业,毕业后就业也不顺利。 毕业后,他曾经去煤矿挖过煤,去工地做过建筑工人,还做过很多非常辛苦的临时工作。
后来他决定考研。很多人并不看好他,但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这次他放弃了热门的专业,而选择了自己一直最喜欢的文学,最终经过努力考上了广西一所师范大学的古典文学研究生。
然后他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很有潜力,所以又选择报考北大的博士,最终成功地考取了北大中文系古典文学的博士。
现在他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儿女双全,非常受学生喜欢和敬佩。 选择一个发自内心喜爱的专业,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路径,多么重要!
人生关键阶段的选择足以改变命运。
4
可是,从小到大我们太缺乏选择力的训练。
我们的主流教育体系用了12年的时间在告诉学生们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上好大学;想上好大学怎么办,也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竞争,甚至从幼儿园就要开始竞争。
结果他们在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选择,他们不知道该选什么社团,不知道该不该去做兼职,不知道是该考研、留学,还是该找工作。等等等等,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真的不会选。
对很多学生来说,上大学之后才真正拥有了选择的自由,但遗憾的是他们并不具有选择的能力。所以,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变得茫然无措。就像一个孩子突然得到了大笔的金钱,却不知该怎么去消费这笔钱。
有的同学就很会选择。比如,他想找个称心的女朋友,那么他得选择一个能接触到很多美女的地方,所以他最好的选择就是多参加几个社团,尤其是女生多的社团。
遗憾的是,很多大学生连怎么选女朋友都不会。
5.
其实选择力不是在大学形成的,而是在上大学之前形成的。
那么,孩子们的选择力是怎样缺失的呢?
我想,可能每一个缺乏选择力的孩子背后,都至少有一个过度包办的父母。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反思一下:
从小到大,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我们认为孩子可以有选择的权利吗?
我们认为孩子会选择吗?
我们是通过孩子的选择去观察他是个怎样的人,还是我们在拼命去把他们塑造成我们想让他们成为的那种人?
我们有没有告诉孩子,永远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有没有告诉孩子,永远不要让别人把思想装到你的头脑里?
在上大学之前,我们有没有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去接触、了解不同行业的人,让他们去发现能让自己真正充满热情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我们是一直在跟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还是一直在努力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独特的专长?
我们是始终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还是打着“为你好”、“你不懂”的旗号、帮孩子做了各种安排?
6.
记得小时候,每年春节,我都要换上新衣服,跟着爸爸妈妈去奶奶家过年。
上初中以后,有一年三十早上,我妈妈拿给我一件红色的新衣服,让我过节穿。 我从小就非常讨厌红色,直到现在,我也很少给自己买红色的衣服 所以我不想穿那件衣服。
我妈妈非要让我穿。 我就是不穿。
我妈说:你要是不穿,今天就别去你奶奶家过年了。
我说,不去就不去。 可是我妈又说:不行,你必须得去。
那天的具体情形我记不清了,反正最后我被迫穿上了那件红衣服,我哭哭啼啼地去奶奶家过了年。
其实我妈妈很多时候都很开明,高考报志愿、找工作等都很尊重我的选择。那件衣服我后来看照片,觉得没有那么难看,过年穿红色的衣服也比较喜庆。而且当时家里也没有那么富裕,新衣服也不是说买就买的。那件衣服一定是妈妈精心为我挑选的新年礼物。但是我当时就是不想穿。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不穿这件衣服就不能去奶奶家过年,为什么孩子就不能选择自己想穿的衣服?
7.
不知道是不是补偿心理,现在我基本上不强制我的孩子穿什么衣服。
在我女儿四岁左右,我就让她每天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我只规定薄厚,在这个范围之内她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
渐渐地,我发现: 因为我让她自己选择衣服,所以从四岁开始,每天晚上她都会自己找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整齐地放在床头。
在五岁左右,她就开始自己收拾自己的衣柜,整理得井井有条。
虽然她的搭配有时很奇葩,但是她最大的理想是当一名服装设计师。无论这个心愿能否成功,只要她的心里有“美”这棵种子,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发芽开花。\
我女儿现在一年级,前几天放学回家,她告诉我,老师说我是个有主见的人,这句话写在她的期末评价里。我身边的朋友也常这样评价我的女儿。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和我先生一直在尽量呵护她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8
作为父母,我们既然无法做到一辈子都代替孩子去选择,那么请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真正的选择力。
身处大学之中,我清楚地看到,是否拥有选择力是这些学生间的重要区别之一。如果拥有强大的选择力,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也有很多机会在大学四年中实现跃迁,脱颖而出,成为大学中的黑马。如果能够进一步把这种选择力运用到大学毕业之后,那么他必将成为自己人生的掌控者,获得更为幸福的人生。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如果未来的历史学家回顾今天,他们会记得今天最大的改革并不是技术和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将拥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