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7年12月13日,星期三。
早上8:30被闹钟叫醒,起床洗个澡收拾收拾;窗外传来小孩子嬉笑打闹的声音,穿插着大妈们聊闲天...一切安稳如常,平淡无奇的早晨。
1937年12月13日,星期一。数以万计的南京百姓却经历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哪怕你不忍想象那一天他们经历了什么,但你至少应当记住:80年前,有无数你的同胞,在同样的日期,毫无选择,在绝望中失去了生命;更有无数你的祖辈,在你同样的年纪,愤然而起,替你去抗争和牺牲。
换得你一个安稳如常,平凡无奇的早晨。
②
纪录片《南京1937》开头第一句话是:“在世界现代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城市像中国南京这样,惨遭异族军队的杀戮和蹂躏。就在这座城市陷落以后,这里血流成河、尸骨如山的景象令世人为之震惊。”
无论是“南京”和“1937”的字样,还是开头的这段描述,都能让人立刻想到一个词——
南京大屠杀
在民众对抗日战争的记忆里,有四个重要的日子节点:09月18日、07月07日、08月15日、09月02日,这四个日子分别意味着日军开始侵华、日军全面侵华、日本宣布投降和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纪念日,每逢这几个日子,大家都会有对抗日战争的记忆浮现,是对整体的、是对全面的,夹杂着许许多多的复杂情绪。但是每逢今天,今天这个日子所承载的,就只有一件事了——
三十多万人的生命
就在三天前,最年长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管光镜老人与世长辞,享年100岁。
1937年,管光镜在溧水东河沿边目睹日军飞机来袭轰炸,他躲在大石头下侥幸还生。南京沦陷后,他还多次目击日军在南京郊区屠杀当地无辜百姓。目前,登记在册幸存者已不足百人。而日本还没有为此道歉。
南京大屠杀之所以能成为全民族的记忆创伤,原因有三:
一、它发生在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
二、日军残忍地杀害了三十多万人;
三、被屠杀的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
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8月15日,中国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足足伤亡3500万以上,这其中包括了平顶山大屠杀、老黑沟大屠杀、凌县大屠杀、宁武县城大屠杀、粟柴坝大屠杀等等。如果要把这些惨案一一列出来,那可真是一天都数不清。因此对中国人来说,这些惨案被高度浓缩成了一个共同的记忆体,那就是南京大屠杀。
在正迈入现代化世界的时候,日军却在中国土地上疯狂地杀戮,更何况被杀的不只是士兵,还有成千上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也因此,即便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有争议,即便民众不清楚唐生智在南京守城战中所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即便民众不清楚中国政府在南京沦陷之前就将日本驻华使馆的工作人员安全送出等事件,“南京大屠杀”依旧成为了一个不可动摇的、民众对抗日战争中所有惨案的最高集合体。
③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很多人看完都说陆川的这部作品极具震撼力,每一个暴行、兽行都被活生生地从历史中挖掘出来,重新编织到这部叙事史诗当中。
片方还说影片所有的出场人物和细节都一定有史实相对应。
那我就想问问,角川自杀那个画面,历史上的依据在哪里?
确实有一些日本鬼子因为在南京和中国犯下太大罪行而自责甚至可能为了赎罪自杀的事,但有史可查的,全都是在战后,《东史郎日记》我也通篇读过,老头子确实在真心忏悔,但就是忏悔到东史郎的程度,他亦没有选择以自杀以向中国人民谢罪。
所以,角川正雄的自杀,实在是《南京!南京!》的一个大败笔,败到电影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
所谓的普世或者普适价值,并不是指全世界只有一种价值观,而是互相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南京!南京!》选择了一个以参战和参屠日本兵的视角展示那段大屠杀史实的电影方式,但那个日本兵的骨子里却流着中国人的迂腐、矫情和自恋的血。
您拍屁股想想,南京大屠杀是在1937年12月,如果这时候就已经有日本士兵开始忏悔 ,日本人是怎么撑到1945年8月才迫于原子弹而投降的?
当日本还没有为侵华行为甚至南京大屠杀道歉时,陆川已经在电影里替日本人赎罪了。
④
很多人觉得你一不是受害者二不是受害者后人你甚至连南京人都不是,你为这生什么气啊。
我想说,我是,中国人。
原谅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学会原谅,古人有云:“退一步海阔天空”。但现在我不得不说:“对不起,日本,我无法原谅。”
血债血还。 血债尚没还清,又来谋略我钓鱼岛,我凭什么原谅你?
我们没有权利替死去的同胞原谅日本 。
我们根本没有权利,他们更别希望得到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