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百日成长打卡营99】
我们惧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带给我们的感觉。并且,我们之所以惧怕一件事情给自己带来的感觉,经常是因为,这件事和以前的某件事很像,唤起了我们以前的某种感觉。
当你深深地扎根于你的体内时,成为你思维的观察者,你会很容易进入当下。不管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任何事情都不会动摇你。
——摘自埃克哈特·托利的著作《当下的力量》
和自己的内在取得联系,首先和身体取得链接,方法就是去觉察自己身体的反应。
觉知创造了一个自我保护空间。**
“带着对问题的觉知去行动”这个技巧,学会了很多全然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学习信任我的感觉,把它真实地表达出来,我相信我的表达真诚而细腻。觉知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
你对身体投入越多的觉知,你的免疫系统就会变得越强,好像每个细胞都被激活并欢跃一样。你的身体喜欢你的注意力,它同样也是一个很强的自我治疗体系。
当你不进驻你的身体里时,大部分疾病就会乘虚而入。如果主人长期不在,各种角色将会入住。当你进驻你的身体时,一些不受欢迎的“客人”就会很难入侵。
不仅你的身体免疫系统会得到加强,你的精神免疫系统也会得到提升。后者可保护你不受他人消极心理和消极情绪力量的影响,这种消极力量是具有传染性的。
关注身体并不是帮助你设立屏障,而是加强你的能量的振动频率,所以任何低频率振动的东西,比如害怕、愤怒、抑郁等,会完全在一个与你不同层次的现实之中。它们不会再进入你的意识领域。
即使这种情况发生了,你也没有必要去拒绝它们,因为它们很快就会穿越。
仅仅就是对身体和情绪的“觉知”而已。做法:当情绪升起,身体有了反应,去看着(盯着)自己内在这样的一个人(你可以赋予ta不同的性别、年龄、外部特征…)。
这种“向内观”的方法,可以让你与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的感受呆在一起,这个过程的启动,其本身就是疗愈的开始。
相反,如果我们忽视自己身体和情绪的感受,而是把此时的关注点放在外面(多数时候是放在引起身体和情绪反应的事件上),不但对缓解身体和情绪的不适于事无补,可能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未解决的“情结”会一直被压抑在心底,只是在意识层面常常不自知而已。这种在潜意识处于“休眠”状态的“事件以及附着在上面的情绪,会在人生的任何时候,被类似的情景激发,从而以自己甚至都“莫名其妙”的方式爆发。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
健康的人的心理模式,它们就是治疗的药方。
卓越的人和普通的人之间的差异,首先是心理评价机制的差异。卓越的人有一个内在的心理评价机制,普通的人有一个外在的心理评价机制。
卓越的人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答案,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听从直觉的指挥。普通的人从别人的评价中寻找支撑,排斥或忽略自己内心的体验、感觉,作决定的时候,也容易迷失在缜密但摇摆的理性中。
为什么不敢做自己?
既然内在评价系统最健康,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却形成了外在评价系统呢?这是因为在成长中,人们得到的积极关注是有条件积极关注,而很少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
有条件积极关注的逻辑是:你必须做到A,我才能给你B。B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在有条件积极关注的影响下,一个人会形成这样的经验:只能表露“好的”(或“可被接受的”),否则就会被拒绝被伤害。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学习、修正自己“应该如何部分地表露”的过程,最终就形成了一套外在评价系统。
然而,“表露”经常违背内心,你认为自己“应该这样做”,但你的体验和感觉却是另外一回事。久而久之,一个人会逐渐忽略乃至压抑自己内心的体验与感觉,只去关注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自己怎样才能得到别人更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三点努力帮助你“成为自己”
“成为自己”意味着更健康,但“成为自己”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它意味着自由,但也意味着完全的自我负责——“我选择,我负全责”。在这条路上,一个人的内在评价系统经常会发生动摇,要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需要克服一些最常见的障碍。
一、远离人格面具。
因为在有条件积极关注中长大,我们只能表露“好的”(或“可被接受的”)一面,并由此形成很多人格面具。走在“成为自己”的路上,一个人会逐渐远离这些不真实的自我,尽管会有不少踌躇和顾虑。
一张没有弹性的面具贴在我们的脸上,进而限制了我们内心的自由,也限制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二、远离“应该” 。
很多人,因为父母给了他们太多的有条件积极关注,最终形成了一些强烈的意念,如“我应该是好样的”“我必须是好样的”,但他们要在某一件事情上做到“好样的”,目的其实只是赢得父母的爱,而不是享受这件事情本身的快乐。
“应该”越多,一个人的心灵自由会越小。一个人内心的声音越强大,就越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
三、不再迎合别人的期待。
罗杰斯认为,真正“成为自己”的人,不希望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样子,无论那些规则是由父母制定的还是由文化制定的。
不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一种纯粹是为了取悦他人的形式。换言之,不选择成为任何矫揉造作的人,或者任何被强迫的人,或者任何被他人从外面界定的人。
绝大多数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忽视乃至扭曲了自己的内心体验所造成的。内心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当我们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时,我们就丧失了自由,自我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弱,最后变得对外界的变化过于敏感。
(以上摘自《身体知道答案》部分内容。
反思:
为什么我总是会重复以前的模式?根源在于事情唤起了我的熟悉感受。
我对丈夫言听计从,完全以丈夫为核心,彻底忽略了自己的需要与感受……因为在潜意识中,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的爱。但丈夫并不是我爸爸,他对我是有条件的爱。
因为这个外在评价系统,我在乎别人的看远远超出了在乎自己内心的感觉与体验,所以我总是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迎合丈夫、迎合领导、迎合其他人,其中丈夫是最重要的,成了我的支柱。丈夫一旦指责和批评我,就相当于我整个外在评价系统崩溃了,而且也意味着,整个外在评价系统对我作出了最严重的否定。这个时候,我的世界必然会崩溃。 我痛苦、难受、委屈、郁闷等等负面情绪影响自己。
当我的工作与生活不再以其他人为核心,而是以自己为核心。舒老师说,这种内在评价系统不是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而是最健康的人的心智模式。
所以未来我的生活,自己满足自己的愿望清单,生活中多觉察自己,内观自己与身体和情绪连接,真正的做"自己",我选择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