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电影《简-爱》2011年版
作为世界级名著的《简-爱》早已不是第一次被搬上大荧幕了,但每一次对于这部巨著的影视化改编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首先,这部电影在选角上尽量的贴合原著的描述,三位主要角色,简-爱,罗切斯特,圣-约翰都与原著的形容相贴合。但是在叙事手法上就完全区别于原著,采用了更加适合影像表现的插叙,通过打乱时空次序解构原著的同时达到丰满人物,加强叙事观感的目的。
简爱的故事已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为一名女性,她身上的那种尊严自爱观念以及敢爱敢恨的性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简爱的一生虽然平凡,却颇有传奇色彩,她一生几经辗转,居无定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中女性地位低下,周边对她的帮助全然来自于他人的善意。即便如此,她从未曾放下自己的尊严去乞求,尽全力的去追求男女平等。追求尊严与爱,便是《简爱》想要表达的内涵,简-爱不漂亮,身材瘦小,一贫如洗,但她的灵魂早已超脱出了躯壳,熠熠发光。
电影相比于原著做出了几点改变,如在最开始删去了谭普尔小姐这个角色,并在其后将简爱与圣约翰的关系淡化,这样的改变使得简爱更像是简爱,即是说使得大众认为的简爱,赋予在简爱身上的精神更加淋漓尽致的展现,她的自我发现,她对不公的抗衡,最终导致的超脱,电影通过对原著的修改更加凸显了她“简-爱”的一面,但是这样做的问题在于荧幕上的那个成了观众心中的简爱,但不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舍弃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形象,变成了一个代表着尊严与爱的脸谱。
这版《简爱》没有完全忠于原著,但也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一个中规中矩的故事,但这并不代表他一无是处,只是因为对于这部巨作的解读多如牛毛,简爱的形象也太过深入人心的缘故。撇去故事上的种种不足,作为一部电影来说所用的元素还是值得肯定的,由此带给观众的观影体验也同样是有趣的。
-------------------------------------------------------------------------------------------------------------------------------------------
读《现实与超越——《人面桃花》写作特色初探》所感
《人面桃花》是格非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自04年问世以来,对这部作品的解读就不在少数,而这篇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得陈欣然先生创作的论文更是其中精品,他将这个传统的知识分子重寻精神家园的故事解构从现实与梦境两方面解读这部作品,以此来探讨其中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文中大量的引用原著作为自己观点的理论依据,忠于原著的理论解读来达到作品自证的目的。如同格非在作品中做的那样,将革命这种大题材分割成参与其中的小人物,以他们的兴衰荣辱,喜怒哀乐来映射整个时代。这篇论文的作者陈欣然也同样用几个小的方面来结构作品,首先分解题目“人面桃花”作为概括整篇作品的格调,即将题目分为“人面”和“桃花”两部分,分别代表现实与理想,之后以陆家几代人的坚守和花家总管的遭遇作为两方面分析的依据,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的表明自己所认为的现实与梦境的解构。
人物观察:山艺大超水果区老板
四十多岁,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对他最深刻的印象是切得一手好西瓜,多年的经验让他无论顾客有什么样的要求,都能一刀切好,平均下来切一块儿西瓜的用时不超过十秒,这样的熟练度保证了效率也就是每天的收益。当然,最为拿手的还是他用一把西瓜刀把一个整块的西瓜刨开成几瓣,然后右手的西瓜刀刚放下,左手的短刀就将西瓜瓤与皮整个的分离开来,空出的右手同时的将塑料袋罩在西瓜上,整个过程双手倒替,手中不空,等到双手尽空时,一份西瓜就已经卖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