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9日,加拿大第五天。
马路上的一道风景线
上车,相互问好。“老王讲加拿大”电台开始广播,他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加拿大的故事。比如加拿大的交通规则。他说来加拿大以后,家里人都拿到了驾照,而且是一次性通过。可是,作为一名在国内有六年的驾龄的校车司机,在考驾照的时候出了麻烦。原因在于转弯灯的时候他习惯性地像国内一样踩刹车慢行。可是在加拿大,这种行为会给后面的车辆带来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作为游客,我也很关注加拿大的交通规则,在前一篇文章里我具体介绍过路人通行的标志。我坐在车上观察路上的行人,不管是蒙特利尔、魁北克,还是渥太华,路上行人都不多。出行基本是私家车,这大概和加拿大这个“村落”相关,住宅区之间相距甚远,而且住宅区的外观都差不多,更注重实用功能。行驶一段路,就有咖啡馆和便利店,供人取暖休息,补充能量。
加拿大的道路很宽,基本不太堵车。我们这几天在首都渥太华,大概8点发车去上学,晚上四点左右开车回家,高峰时段路上略微有些堵。地图上实时播报行车所用时间,基本上准确。我很少看到出租车,据说出租车要电话预约。放学时段,路口有志愿者举牌保护学生的通行。老王说,在加拿大,行人第一,路面要“clean”才能通行。学生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这些志愿者都是事先要提出申请,批准才能执行。身穿统一服装的志愿者保护学生通行马路,也是马路上的一道风景线。
训练营餐桌上的异国风味
英语训练营的活动很丰富,徐同学说:“我们还是与昨日一样填歌词的活动,今天的歌曲是‘7 years’,一首相当好听的歌曲。之后我们又展开了故事分享活动,要求同学们写下并分享三个自己的有趣故事,三个故事中需要有一个虚假的,然后让其他同学猜测哪个是虚假的。”听歌填空,不愧是一个学英语的好方法。同学之间分享有趣故事,猜测真假并阐述理由,大家在交流中没有了讲述英语的紧张感和羞涩感,在愉快轻松地氛围中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午餐时间到了。大家纷纷拿出homestay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午餐。有的是三明治,有的是千层面,有的是意大利面。我们的“妈妈”给我们准备了三明治。两层摩洛哥饼,里面是牛肉、色拉酱、生菜。饼是“妈妈”自己做的,全麦的颜色,要起来比面包更松,但不缺乏韧劲。牛肉馅也是亲手制作,我喜欢加热吃,更有牛肉的香味。“妈妈”和用心,特意给我们多带了几个饼,和大家分享。“妈妈”还给我们准备了小小的胡萝卜,一个个可爱的胡萝卜让我很是新奇,话说属兔的我,还是第一次尝试生的胡萝卜呢。咬一口,脆脆的,水分并不多,咀嚼起来很有感觉。我就这么一个个吃,真把自己当成了小白兔。妈妈还给我们准备了酸奶、紫菜,水果,饮料。我们的食物包够丰盛的。大家一边享用自己的美食,一边看着别人享用,一边介绍自己的住家。我们互相分享,其乐融融。小家庭的用心,大家庭的温暖,都在欢声笑语中。
包容与和谐的和平火焰
用好午餐,我们乘坐公共汽车来到渥太华国会大厦。一行人井然有序排队上车,大家都很谦让。我们向司机出示了训练营统一发的交通卡。我从前门入内,看到两旁横排的座位全部空着,刚想坐下,看到上面有让座的标志,赶紧站起来。原来这些位置等着需要照顾特殊人群用,我看到后面有一个座位,旁边的人朝我微笑,我放心地坐下来。车子开得很平稳,几乎没有急刹车。一会儿就到站了,我们依次下车,车子继续稳稳地驶向前方。
我们步行来到国会大厦,一路上下着雪。在我看来是鹅毛大雪,才一会儿功夫,帽子上、头发上、衣服上都是雪。我很想打把伞,可是周围没有一个人打伞,大家都若无其事。我也就像没事一样,感觉衣服上雪多了就用手扶一下了事。渥太华路旁堆着高高的白雪,车子飞驰而去,不断碾压马路上湿湿的水泥颜色的雪。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昨天看过外观的国会大厦,今天我们将入内参观。
渥太华河边,国会山上,有三幢石砌哥特式建筑物,这便是渥太华乃至加拿大象征的国会大厦(Parliament Building)。分中央区、东区与西区,是加拿大政府及参议院的所在地。最顶端的钟楼上飘扬着加拿大国旗。大厦前面广场上有橘色的篝火,走近细看,在池子中央的火焰,似喷泉般发散出光芒。热情的火焰和沉静的水交織在一起,象徵著包容与和諧。广场中央的火焰和國會大廈正中央的和平塔相呼應着,自从1967年點燃后,至今从沒熄過,代表加拿大愛好和平的天性。我们在池水边“取暖”,合影留念。
静谧神奇的国会图书馆
国会大厦初期建于1859年,是英国女皇伊丽莎白钦定渥太华为加拿大正式首都之后,但不幸的是原国会大厦毁于1916年的一场大火中;我们参观的是1922年在原地按照原样重建的新国会大厦。
这个“新”字是相对的。整个外观看起来非常古老,毕竟重建的距今也近一百年了。据说当时被烧的时候,由于窗子很小,很多宝贝不能被“抢救”出来。可是,如今大厦里的窗子依然很小,体现的是对历史的尊重。
加拿大的英语老师事先告诉我们入内不能带包。我们只是携带了随身物品,安检非常严格,7人左右一组,依次入内。进去有一个女工作人员接待我们,非常阳光,声音很响但不刺耳。英语发音纯正,清脆并悦耳,我这个一窍不通的人,权当“灌耳音”。國會大厦由上下院會議廳、和平鐘及圖書館所組合而成。工作人员拿着一幅图介绍国会大厦的运作情况,大家都认真倾听。只有我一人听不太懂,就用心看四周的景色。自得其乐,另有收获。
墙面都是石块砌成,远远地望去,石头非常古老,凑近一看,石头上均有一些安稳,原来都是化石。我想起去年去内蒙古赤峰“亲王府”后花园,沿路铺成的石块都是化石,当时是误铺的,等人们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可是,这里显然是有意而为,每块石头的花纹大致相同,应该采自一个地方。暗花纹的石块,更具历史沧桑感和灵动感。
游客走的是参观通道,因为限流,所以前后都没有其他游人,非常安静。旁边有一些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政府官员走动,这就是他们办公的地方。游人参观和政府办公互不干扰,体现出加拿大政府的友好和国家的和谐。
工作人员带领我们走进一座铁门,停止讲解,让我们静静观看。我抬眼一望,整个造型呈圆形状,一种逼人的安静扑面而来,安静地似乎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黄色的主色调,金碧辉煌;书架一层一层,就像一个个小阁楼,上面放满了书籍。里面有工作人员在书桌旁办公,安泰自若。原来这就是图书馆,是维多利亚时期的歌德复兴式建筑,馆内收藏的是各国的法典和许多珍贵的书籍。1916年一场大火逼近时,工作人员及时关闭了图书馆的大门,才顺利保护了馆内全部珍贵书籍与国家重要资料。我用眼镜仔细看,用鼻子呼吸宁静安谧的氛围,用心吸取大火后安然无恙的神秘气息。正当我在内心无比赞叹之时,工作人员轻轻地做个手势,暗示我们可以离开了。
和平塔俯瞰渥太华全景
乘着电梯,我们来到了和平塔钟楼。国会大厦的工程始于1866年,但是和平钟楼是1927年,为纪念在一战中被杀害的近67,000名加拿大人而建的。和平塔高92米,是渥太华市区最高点。钟楼收藏总重约60吨的53座大钟组成的琴楼,每天下午一点,国会山庄和平塔上的大钟会发出悠扬的乐声,整个大楼弥漫着祥和宁静的气氛。
我隔着玻璃窗俯瞰渥太华全景,白雪覆盖下的首都尽显历史浑厚感。庄严肃穆、纯洁素朴。国会大厦建筑安卧在我们的脚下,越发显得雄伟高大。被白雪覆盖的渥太华河,有着一股凝固的沉静的美丽。我用手机拍下一张张照片,每一个角度定格的画面,都诉说着这个城市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