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你好 2021年12月31日
三十岁了,可我总觉得好像没过多久,因为我什么事好像也没做,只不过这个实实在在的日历显示现在已经2021年,离我出生的1991年已过了三十年。每次回家,看着周围那些印象中年轻力壮、咋咋呼呼、撑起世界的村民亲戚们满头的白发、蹒跚的步伐、弯起的脊椎、逐渐模糊的世界,都让我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三十年是很久很久。
一、6年的童年
6岁之前的记忆,有些可能是自己的,更多的应该还是父母亲戚嘴中反复说出来、以为是自己的记忆。那段记忆,应该是快乐的。
记得半山腰里有一栋单独的房子,房子四周有春天的百花、夏天的知了、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大雪,还有一年四季每天都要放的黄牛。白天徜徉在山林中呼喊奔跑偶尔还能挖点山货换钱使,傍晚需要赶着黄牛到遥远的地方饮水,夜晚吃过饭后则可坐在山头数那满天的繁星、随着升起的月亮奔跑打闹着。
二、 17年的求学之路
6岁入学开始学前班,然后磕磕绊绊念完九年义务教育,中途因为没钱交学费辍学半年,最后如愿考上县一中,三年后考入一所普通一本院校,四年后顺利毕业。17年的求学生涯,辛苦但也幸运。
• 学前班和小学三年级
学前班和小学三年级,是在村里的小学里就读,离家三公里步行半小时,早去晚回,中午吃冷的馍馍或者便当。没有体会过别人不愿上学哭的撕心裂肺的伤心,上学对我而言是去乐园,不用干家务、不用放牛,有好吃的干饭馍馍,每天能学到新的东西,还有无数的小朋友一起玩,这对我而言,是一种新生。
学校的日子是那么的平静而美好,以至于灾难来临时才会那么的残酷。
那段痛苦的记忆是不愿记住的,时至今日,我竟然想不起来具体的发生日期是哪一年,只记得很年幼,大概小学一二年级吧。从此以后伴随着的就是卧床、发疯的母亲,家暴母亲的父亲,吃不饱穿不暖的的生活,邋遢的环境。放学回家后是冰冷孤独又恐惧的房子,自己动手磨玉米、挖土豆、摘青菜,卖粮食,解决回学校的生活物资。回学校后是没有朋友、缺乏生活物资、没钱交学费不断的被停课赶回家要学费、以及备受欺凌的屈辱求学之路。
• 小学四至五年级
小学四到五年级,升级到好多个村合作的小学住校读书,每周放假,离家单程步行一个多小时。
到学校住宿之后,吃饭成了重点问题。我们的伙食是需要自带干粮的,一般一周五斤左右大米若干馒头包子大饼以及若干咸菜腌菜,两个陶瓷或者铝制饭盒,到学校后一个饭盒盛米一个饭盒盛菜,放到学校提供的锅炉蒸柜里,下顿吃饭时取出便已蒸熟。但是这种蒸炉,一般只能蒸大米,我们老家常年干旱缺水,主要农作物是玉米,没有任何经济作物,玉米这种粗粮,蒸熟的时间要比大米更久,如果全是玉米,基本上下顿取出来就是半生的。
所以但凡家里有学生上学的,家里都会给学生买大米带到学校做主食,然后再配些小麦面包子花卷大饼啥的(小麦也不是我们的主要农作物),而我经常需要一半大米一半玉米掺着吃。至于菜么,夏天一般带一两天冬天带三四天的日常菜,剩下的基本都是酸菜咸菜腌菜之类不容易坏的,从每个人的菜里面,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吃饭时我一般都是躲在角落里面独自快速吃完快速离开,无法分享大家的,也不愿大家看到我吃的是什么。
住的是上下床大通铺,小朋友们一人带一床被子,两个人睡一张床。还记得当年女生宿舍在教室楼上,那时候很小,小到还会尿床,以至于上课都能闻到楼上的尿骚味。
如今再看当年的读书环境会觉得很辛苦,不过当年的小朋友们很多,大家又都一个样,所以当年的我们只会觉得事实就是这样,反而会有很多乐趣。
小学四年级,实在受不了全班只剩自己一个一上学就被停课赶回家要学费,关键回家也拿不到学费,就自己主动辍学回家。回家后自己独自一人不知道该去哪,就去到奶奶家躲避,结果奶奶也不在家,最后一个人半夜回去,路上那是又害怕又难过。幸运的是遇到了好的国家政策,也遇到了好的人民教师,半年后老师来到我的家里,说学校已经减免了我的学费,让我只管回去读书就好。还好只是半年,并没有落下太多的课程。我真的很感谢当年去我家的那位老师,让我没有小学四年级就辍学。
• 小学六年级
小学六年级,升级到了镇上的小学读书,路程好像有三十多公里吧,步行四个多小时,还是每周放假。那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到镇上之后最后的三公里左右,全是上坡,再加上十多斤的一周生活物资,最是能让人走到奔溃。最后那几公里很多小朋友会选择坐五毛钱的班车,不过也总那那么几个和我一样,没有零花钱或者零花钱很少的,会选择慢慢爬上去。
家里地广人稀,虽然是一个镇气候差别也特别的大,镇上就是雨水充沛气候宜人,土地平坦肥沃,那里的农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是柑橘,所以到了镇上大家的差别就立马显示出来。由于到镇上路途过于遥远,而从家里带米也是需要购买,于是从六年级开始每周有了10元钱的生活费,1.2元/斤的大米买五斤,剩下的解决一个星期带不了放不住的菜。
不过读书能离开家,能不用做农活,能吃上大米,所以去学校学习,成了一件很快了的事情。那么顺理成章成绩不可能差到哪里,所以小学毕业时我的成绩全校第一。
小学六年,难过的是大家在不自觉做了一些不算校园霸凌的欺凌。由于家庭条件差,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好吃的零食,甚至冬天每天会淌着鼻涕,整个看起来脏兮兮的,那么小朋友们自然而然会不跟你玩,会远离你,调皮的男孩子会在你路过时伸出脚绊倒你然后哄堂大笑,甚至老师也会在呵斥制止后忍不住笑出声,需要组团活动的时候大家不愿意和你一个组,小女孩子们还会拉上同伴悄悄的孤立你。
幸运及感恩的是,大家本性里的恶也就到此为止了,落后的小村落的村民们整体都很淳朴,村里的老师们也有着基本的素养,教会给我们的也都是正直和善良。记得当年实在是馋的不行偷拿了同学的一个苹果,在学校并不敢吃带回了家,回家跟父母讲后父母竟然很开心,而我当时也很开心;但是我回学校后,老师日常灌输偷窃是错误的观念让大家对偷窃的态度使我一直为那个苹果而羞怯。
• 初中三年
初中三年,在镇中心上学,两周放一次假,周五放周日回,距离少了六年级时那上坡的两三公里,负重却变成了两周的生活物资,索性个子长高了,脚力也更有劲了。身边的同学也懂事了,至少不会再有那种赤裸裸的嘲讽与欺辱,那三年很平静,母亲的病也开始好转,我记得初三时都能在我上学的第二周给我送一次菜了。平时在学校就是单纯而平静的学习,回家后最开心的事就是坐在山头看书,可惜那时候没有余钱买书,更没有什么图书馆可以借书,而学校的教育也不包括课外阅读,除了课本学习,什么也没有,更不用说什么音乐舞蹈美术等课外培训。
付出总该是有回报的,初三毕业时我考上了县一中(县城最好的高中),同届村里的唯一。
十年寒窗,让我在懂事之时就经历了人生最灰暗的时刻,同时幸运的也是那时的我刚懂事,然后一路遇到了可爱的同学正直的老师帮我一路升级打怪。那几年收获的词应该是懂事,所以现在并不是很喜欢这个词,学会最多的就是隐忍,什么都忍着什么都不说,因为说了也没用;什么都不敢拒绝,因为什么都没有。
• 高中三年
高中的日子应该是这么多年最开心的三年,学校在县城里,离家一百多公里,是当年一路到达的最远的地方,学校住校,半年回家一到两次。每次凌晨三四点起床,步行或者找人骑摩托车送到二三十里外最近的班车停靠点,然后坐4个小时左右的班车到达学校。家里山路弯多且大,每次学生开学放假的时候人都超级多,路途遥远每天又只有那么一两趟班车,所以司机不得不想出法子找出地方让我们几十号学生都塞进那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班车里,过道里都是那种小凳子,一个接一个,座椅都是一个坐两人,什么低一点的行李架油箱盖啥的都坐满了人,甚至不时还能看到一个抱一个,有时遇到交警查车还会让我们下来走一会,然后再某个拐角等我们,所以每次坐车都会晕车,然后吐得天翻地覆的。
到学校后,最开心的莫过于去食堂吃饭了。这么多年,家里的伙食都是清水煮菜,最多放点辣椒,之前学校的日子,不是酸菜就是咸菜,再不就是两个土豆削皮后,放点油盐放进学校蒸柜里蒸熟了吃,而高中食堂里,有豆芽、豆腐、酸辣土豆丝土豆片土豆块土豆泥,青菜有白菜生菜包菜紫菜莴笋叶香菜,四季豆缸豆梅豆大小豌豆,茄子冬瓜黄瓜南瓜佛手瓜,等等等等,光是这些蔬菜,还不用看他是腌的炒的炸的煮的炖的凉拌的清蒸的等,那段日子,我觉得吃到的都是人间最美味,根本就不用去吃那些贵的荤菜。最为不易的是,高中父亲外出打工,每年的学费基本都能按时缴纳,每月的生活费记得好像是200元,虽然少但是节约下,那些美味素菜,完全够我吃饱还能吃好。
高中的学习,就是题海战术,那三年,母亲也基本能开始独自生活,我则开始了最无忧无虑的单纯学习生涯,上课,做题,在老师的安排下成为一名三好学生。高二那年被体育老师看中挑选去体育队锻炼,每天早晨提前起床跑步练习,后来各项项目均衡发展,再加上我的文化课,教练的意思是往北体奋斗,可惜在最后,因为需要增加的营养费及设施装备,放弃了体育特长生的日常训练,全身心投入文化学习中。
平静的日子过的特别的快,三年后我考入普通的一本院校,以为是很好的学校,后来才知道一本往上还有所谓的211,985,不过对我而言足够了,在能力上我并不优秀,在资源上几乎等于零,能在班级考进前几名考入一本院校,我非常知足。
想在回想,高中三年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除了读书啥也不懂,但是处于那种环境之中,也许反而是一种幸运。高中三年没有手机,不懂电脑,不知道除了学校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高考成绩出来后不知道那个成绩是什么样的存在,只是感觉还不错的样子,老师说我这个成绩,一本院校只有武汉的两所院校可以报,一所偏文科,一所偏理科,我就报了那所理科学校。学校在哪里,学校的专业特长是什么,学校在全国中是个什么存在,什么都不懂,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进入了大学。
十三年寒窗苦读,在村里人眼中,应该属于鲤鱼越过了龙门吧。可是学了地理,我的家是什么样的存在,我的家处于全国的什么位置,全国又处于世界什么位置,那是一点概念都没有;学了历史,历史的意义,每个朝代的更迭,我们的如今在历史长河的位置及状况,甚至于上下五千年他究竟是哪五千年;学了物理,基本的家里电线怎么连接,灯泡怎么安装;学了生物,基本的自己身体结构器官是什么样的,在哪里,也不知道。那时候每学期学一本课本,学期间不同课本的衔接,每门课的学习的意义,每门课跟身边现实是个什么样的结合,没有人讲,我也没有那个探究的意识和渠道,只知道课一开始,打开课本,老师开始讲每一章节每一道题,我开始跟着认真的学习每一章节练习每一道题,这些题搞懂很容易,甚至这道题的来龙去脉也能搞明白,那时候觉得能理解这道题,我就是与众不同的,题海战术几乎也让我形成了肌肉记忆,所以,努力刻苦全身心的投入考个高分,对我而言没有那么难。但是高考结束多年以后,我就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张口一句古诗词经典段落都记不起来,随便说个地方不知道在哪个方向,讲个朝代也不知道具体在历史长河的哪里。每每这种时候,就觉得十三年的读书,好像读了个寂寞。但是它又符合中国的国情,让我有机会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至少按目前的结果来说,好像这就是正确的道路。
• 大学四年
高中毕业后,报了提前批军校,由于不懂学校报名规则随手报名没有进入心心念念的军校,然后跟随大部队进入了本科院校升级。
如果说十三年的寒窗苦读,虽然课本化但也扎扎实实的经历了中国教育的洗礼,那么大学四年,一直是让我遗憾的四年。
学校是武汉众多一本院校里面较差的,专业是学校里面最新设置的,再加上大学本身宽松的管理,辅导员四年也没见上几面,老师现在是一个也记不起来了,我就在这种环境中被动的完成的本科学业。学校采取了一种放任性的、宽松的自由成长环境,而我依然以高中那种老师安排我便跟随的被动学习方式应对,有课便上,依然只读过了书本上那几行文字应付完了考试,没课了就宿舍躺平看电视谈恋爱,放假了便用最珍贵的时间去换取最便宜兼职收入,发传单,当服务员,好一点的做家教,寒暑假就出去餐厅做服务员,工厂做流水线工人,加上每年申请的助学贷款,自己认真学习课本应对考试换得的奖学金以及助学金,还有家里微薄的生活费,大学四年就这么优哉游哉的过完了。没有收获,没有成长,好像是一种变相的躺平和享受。
三、7年的打工生涯
时间他永远是那么的公平公正,不会对谁停滞一刻,更不会对谁遗漏半拍。他就那么静谧而平缓的流逝,带走了我们的时光。大学毕业已经23岁了。
刚毕业的2年,进入国企在施工项目现场包吃包住,每月工资2800,到手2000元,半年以后月薪4000元到手三千多,两年下来连大学四年18000元的助学贷款都没还完。那个项目当年的大学生都有十来个,大家没有竞争压力,也没有学习动力,就这么平静而缓慢的混日子,工作技能没有提升,工作收入更是平平。
两年之后,我就想离开那个永远灰尘扑扑的施工现场,我想去外面看看,看一看别人的生活,看看我还能活成啥样。16年我离职后入职恒大,只不过当时的我还没意识到,那时候的整个房地产已经度过了他的巅峰时刻,开始走下坡路了。
在恒大工作的四年,我认同了恒大“精心策划、狠抓落实、办事高效”的工作作风,我也意识到了做事还应该“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最关键的,我理解接受了计划,回想前二十多年,计划天天喊在嘴上,从来不知道计划是什么,计划有什么用。这些对我而言,才是最深刻的转变。之后恒大日薄西山,除了工作还有的就是越来越多的形式、斗争、无奈。2020年底我选择了离开。离开后的这一年,新的工作离家很近,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停下来去思考,去反省,去直面。
六十退休的话,人生三十已过半。对前半生的人生做一次回顾,总的来说是被动的、胆小的、逃避的。小时候说话口音重,为此没少被嘲笑,小孩子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于是这么多年我无意中一直在刻意回避,回避出头,回避讲话,回避听自己的发音讲话唱歌。如今停下来,用心去听去看,突然意识到事情其实不如我想的那般糟糕。那么人生后半场,我希望是积极的,主动的,毫无畏惧的。想做的就去做,不依赖不等待,活出阳光明媚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