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记忆的匣子
广安中支 谢慧卿
1965年,父亲军转干后,分配至云南禄丰县人民银行,从此便开始了我们家不解的央行情缘。1973年,父亲调至四川邻水县人民银行工作,同年,我出生在邻水人行的院子里,运钞用的木板车一直是院里小孩最高级的玩具。1978年,年幼的我并不明白父亲日日谈及的改革开放是什么,只是慢慢观察到院子里开始用机动车来运钞了,父亲到地区行署、到省上出差的时间日渐增多,食堂的饭中粗杂粮变少了,白米增多了,每周吃肉的顿数也多了起来······时隔40年,那些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变迁、那些家庭点滴汇聚的巨大变化让人难以忘怀,那些回忆至今无比清晰。
1984年,人民银行全面剥离专业银行业务,父亲接受组织安排到了县工行。彼时,刚刚成立的工行,借着信用社的老房子办公,职责不清晰,制度不严密,手工推积数计息,人工端钱箱出入库,麻绳手工打捆,骡子托钱几十里到煤矿代发工资,加之地方经济仍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余温笼罩之下,父亲和同事们推进工作的艰难可想而知······到了2000年父亲退休,县工行的储蓄存款突破3亿元,万元户不再是城区百姓遥不可及的梦想;县域经济开始蓬勃发展的势头,企业增多,贸易流动,贷款余额增至1.5亿元,县工行成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兵。父亲也因为早期的地方金融系统改革和运转付出了毕生辛勤,被《中国银行家辞典》载录。
1991年,我遵循父亲的轨迹进入金融系统。那些苦练数钞、珠算日子历历在目;用放大镜识别假币、用杆秤鉴定金银、备狼牙棒石灰粉防抢的过往历历在目;没有电脑、没有系统,只能手工做账、手工上存折、取存款存根靠手工抽卡机,出纳与会计的传票传递靠几十根铁丝和夹子在营业室横竖穿行的昨天历历在目;为揽储为给村民兑换残损币,经常徒步翻山越岭几十公里,三次被狗咬的经历让我至今心有余悸,受益村民的纯真笑容、递给我香甜黄瓜解渴的往事历历在目。1995年,我调至人民银行工作。至今仍记得国库繁琐的手工记账终于被1.0系统的上线所替代时的兴奋,至今仍记得国库2.0系统升级时全科人员彻夜不眠的奋斗时光,至今还保管着写满手工密押、内部往来等工作流程的“秘籍”,票交所每日彻响大楼的算盘声和翻凭证的声音至今萦绕耳边。
2018年的今天,借征文之机,打开记忆的匣子,蓦然回首,今非昔比。电脑是每位从业人员的标配,手工做账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算盘、手工存折和抽卡机已经进入了旧物拍卖市场,金银鉴定已经市场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票交所也关门大吉,国库系统早已数次更新换代,腰间挂满的长钥匙已被掌形机取代,智能的A点钞机、清分机兼具了数钞和假币识别功能。今天,作为发行人员的我和同事一道,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在现代化科技的帮助下,电动叉车、自动洗地车、排队叫号机、物流管理系统、预约存取款系统已实现库管的规程化和机械化、清分的外包专业化,父亲那些灰尘满天的清分过往、那些靠肩扛人抬的库管皆已入尘土。我们不遗余力推动反假币知识培训、宣传,年均30余场次,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数个大案特案,辖区从假币重灾区逐步变为反假货币示范区,推动反假的意识人人皆有,让反假的技能不断普及,为广安中支打亮“反假”名片,让老百姓用上“放心钱”做出我们的贡献。
年逾不惑的我,有幸生在央行的大家庭中,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见证基层央行紧跟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变革自身职能定位、体制构架的不易和波澜壮阔;更有幸成为央行一员,亲历基层央行在制度完善、效能提升、地方话语权、服务百姓能力等方面的进展和深刻变化。父亲将自己的前半生献给了央行,而我则把自己的一生交付予央行,誓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与央行共成长,为我毕生热爱的央行事业燃尽自己所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