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到了之前未完成的两次反思,补充完整,再追加一次。)
下午第一节二班的课堂上,不知道是天气原因还是没有午休好,以往和我互动很出彩的孩子们,今天很不在状态,答非所问,跟着错误思路跑……最前排的女孩困得五指撑着脸,一再努力的摁着自己,看来真是没休息,我趁机说道,“看看你们大脑‘死机’的状态,中午干什么去了?给你们五分钟,趴下睡!”结果,话音刚落,有的学生异常兴奋起来,“真的让睡?”“让睡,快点,我给你们掐表!”有的孩子立刻趴下开睡,有的很讲究——把帽子盖在头上再睡,有的不睡提醒他们“那就先整理笔记吧”,还有的东张西望看看别人却不考虑自己想干什么,其中就包括那个先前困得手撑头的女生,困意仍在,可看到别人在写笔记,她还是拿起笔写了起来。我的心里一阵哀叹,顺从自己心意,做真实自己不香吗?干嘛非得维护“好学生”人设逼着自己“积极上进”呢?大概我这一番动作,已经让她不困了,可看着那张睡眼惺忪的小脸,替她难受!
第二节在七班,习题课。考虑一贯的作业状态,在讲评选择题前,我确认道:“实话实说,你没做的举举手,我给你留时间。你做了再讲才会有效果!”果然有十几个孩子举起了手。“你们开始做选择题,做完的同学可以提前做后面本课的自主检测!等一等这些没做完的同学!”五六分钟后,询问说完成了,开始对答案,可是回应的寥寥无几,我不禁着急了,
“都做了吗?”学生点头答是。
“那为什么不说答案?我们一块说,你都不吱声,什么意思啊?”学生沉默。
“说话!”
“不敢,怕出错!”
“错了又怎样?老师会吃了你?还是批评你?我们一块说,错了不就改过来,或者老师知道这个错的多,讲一讲吗!你们都怕出错,谁都不说,老师也就没有讲的欲望了,明白吗?”学生点头。
“不说话倒是不出错,但这也不能证明你学习好啊!我错了,改就是了,过程中的错误都可以谅解,学习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谁能保证一点错不出呢!你连学习试错的勇气都不敢,那人生怎么办?”……
我一边鼓励一边教育,心里却无限悲凉,这是被怎样的批评纠正过,才连说出自己答案的勇气都丧失了,被“矫枉过正”的孩子可怜巴巴,允许“试错”是多么可贵的成长机会啊!希望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能给他们些勇气和机会,让他们知道做错了不要紧,再来就是了,青春期都不敢“试错”,那以后的人生会失去多少由尝试而成功的可能啊!(2020.12.29)
下午第二节,一进到六班,就感觉气氛热烈,学生看到我,立刻激动地说“老师,他们想约架!”,“对,老师我们得打架去维护尊严”,“老师,初四的学生因为我们值周检查给他们扣分了,威胁我们,约架,我们为了正义和尊严必须去”………七嘴八舌间已经把事件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我也发现他们对“约架”这件事心存疑虑,所以争执不休……
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我说到“不就是打个架吗?你连打架都没有过,你的中学时代多么苍白啊?以后吹牛吹啥啊!”每说一句,学生笑意不断加深,最后啪啪啪鼓起掌来。
然后,问题开始涌现“老师,打不过怎么办啊?”“老师,你中学时打过架吗?”……我用约定制止他们的吵嚷。
“同学们,你们不敢约架,最怕的是什么?是违反校规吗?是怕父母担心吗?还是怕打不过挨揍?”
“怕挨揍”“都有”……
“同学们,打架要赢,最关键的靠什么呢?”
“靠谋略”“靠智慧”“靠战术”……听到这些答案,我心里真是大写的无语,他们是电视剧看多了?还是被“奶头战略”给影响了?还是我们的规则教育太成功了?血性不应该是人的天性吗?跑到哪去了?
“同学们,打架最重要的不是看谁厉害,谁的力气大?而是看谁不要命!”学生恍然大悟,笑意盎然。然后我分享了我曾经经历过的学生打架的“盛况”,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当然也越发的肯定不会约架了。
为什么呢?整个过程看似在鼓励他们打架,其实是运用了心理辅导中的情绪释放技术先来放松他们对违规行为的紧张心情,然后用“玩”的方式将他们想象的愿景勾画出来,分享别人打架的成功,让他们经历一次心理上的胜利,需求被满足,行为也就不会冲动了。
整个过程下来,可能会感觉——“他们打不起来!”这也是我的感受,一群不会打架的孩子才会因为“要不要打,怎么打”而议论不休,真的会打架的孩子不会考虑那么多,干就是了。我第一级学生,还经常有打架的现象,群架也会有,然后后面的类似现象一级比一级少,什么原因呢?曾经我一度以为是我们的教育成功了,学生的素养提高了,可现在看看他们对打架的理解,我忽然觉得我们的教育似乎把天性过度压抑了。或许不只是教育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因素。今天的血性不再是仗义执言,挥拳相向,拳打脚踢,而是沉默的努力,无声的坚持,那种带着原始状态血脉喷涨的暴力确实不太适合现代社会了,可这一定好吗?这个值得思考!(20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