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16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在教育方面,讨论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新增了“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各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内容。为什么?这是对“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牢记,是对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进一步明确。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所以,“立德树人”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导向。
立德树人,先立德后树人。《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是我国古代的“三不朽”之一,并放在第一位。表明万事从做人开始,做人是成才的基础。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要成才,先成人,突出了育人的核心,也抓住了教育问题的实质。这不仅是中国教育的努力方向,也是全世界教育的共同追求。爱因斯坦曾在其名篇《培育独立思考的教育》中告诫:“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还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时,他回答:“在幼儿园,那时我学到了做错事要道歉、别人的东西不要乱拿、观察和爱护大自然等等,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开玩笑吧,有谁会想到这些居然是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走向成功的基础和秘密呢?但这位诺奖获得者却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最基本的做人教育,而为各种各样的考试题和门庭若市的“培优班”忙碌着……思考:在五花八门的兴趣班、培训班中有德学班吗?有哪个办学机构会开,又会有谁去报名呢?现实中种种现象似乎都在表明,“育分”远比“育人”更具有诱惑力和实用性。分数固然重要,文凭更是重要,然试想如果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学历也提高了,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却不能同步跟上的话,我们培养人的最终目 标能实现吗?先立德后树人与党用人以德为先的原则是相吻合的,教育只有打好人的德之根基,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立德树人,用师德带学德。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广义来讲,师者,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这个职业,而是各行各业或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物质和精神上的引领者。师者,德之大也。汉代学者杨雄说:“师才,人之模范”。《礼记》有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可见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喻德”都是为人师者最基本的职责。从狭义上讲,“师德”可谓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及领导者素质的灵魂,立德当表率,树人为根本,立教作贡献是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规范和行为准则。”师有百行,以德为首。”教书育人,首先要有崇高的师德。教师的道德情操、处世方式、行为准则、治学态度等,不仅对学校教育至关重要,而且与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直接相关,教师人格本身就是一门隐性的课程。如现实中有些教育工作者也有见利忘义、吃拿卡要、弄虚作假等有损师德的现象存在,如果以此形象去示范人,又怎能教育学生,带动学德呢?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可见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的精神面貌,包括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心理素质、创造意识、人格魅力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示范和影响。只有崇高的师德才能带动学生具有良好的学德。所以,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育工作者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要让真正喜欢孩子和乐于投身教育事业的人走进教师工作者队伍。同时,社会不能神化教师,要尊师重教,尊重教师的劳动、人格和个性,支持并肯定教师高风亮节的挺拔气质,进一步重视教师这支队伍的奉献。
立德树人,以创新促提高。 “立德树人”写起来才四个字,但其中包含的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社会日新月异,让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已不是一个战术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单纯是“方法”的改革,而是教学思想的转变。教育在培养各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上,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积极实行教学民主化和教与学活动的有机统一。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教学目标、手段的多样性,研究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传授教学内容,实行因材施教。探索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探索多领域、整体性的协同创新。立德树人作为一项具有时代性的伟大事业,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整合文化、宣传、教育、法制、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多种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同时,立德树人不仅仅是道德教育,它需要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艺术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多学科的协同创新。并且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领域、多层面的合作共育。所以,立德树人的研究和实施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方向,只有各学科、各领域、各层面协同创新,在创新中协调提高、共享发展,才能让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更好地得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