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从元朝看中国历史的正统性

(有部分内容挺绕的,不是笔记形式而是复制,今后再整理修改)

正统性对中国历史来说太重要了,儒家学说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关注点就是正统究竟在哪儿?要想理解一个超越于中原之上的中国,理解一个体系体系的中国的话,正统性这个问题是核心的问题。

1.1、网上一些文章说,元清不是中国的朝代,因为它不是汉人建立的。这说法当然很荒唐,这些人很多是明朝的粉丝,因为明朝曾提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它建立了汉人的王朝,但明朝人是如何理解元朝的呢?

1.2、钱穆先生曾注意到,明朝人对元朝的灭亡,并不是从胡汉之分来理解的,根本不认为这是什么蛮夷,而是一次改朝换代而已。朱元璋是曾说过驱逐胡虏这个话,但他还经常说的另外一个说法是元朝虽由夷狄建立的,但是它统治了天下将近100年,天下的百姓全有赖于元朝的生养。他说天命的流转,从宋到元到元末群雄再到明朝,完全承认了元朝统治这一百年来的正当性。

1.3、当时曾有流言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奉命北伐,但徐达在北京时故意放了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出逃,后来徐达回答朱元璋的责备说,元顺帝毕竟是天下共主,不打跑,真抓回来咋办?这个流言的出现本身,就反映当时人们是如何看待元朝的。

1.4、钱穆先生更注意到明朝初年曾经有过很多元朝遗民,所谓遗民就是自愿的认同前朝而不是本朝,作为前朝遗留下来的效忠者。这些元朝遗民不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还有大量汉人。如一个曾在元朝任户部尚书的汉人张昶,元末未灭亡时奉命出使到朱元璋地盘,朱元璋得留下了他,并任命为副宰相,但张昶亲口说自己是“身在江南,心思塞北”,不但不愿给朱元璋办事,反而故意出了不少坏招,朱元璋最后只能把他杀了了事。一个纯正的汉人受到朱元璋知遇仍心怀故国,可看出当时的人是如何看待元朝的。

2.1、元朝人如何认识自身的呢?挺复杂一是元朝的蒙古人一是元朝的汉人,而认识的对象一是蒙古帝国一是大元帝国。从元朝蒙古人来看蒙古帝国,蒙古人肯定认为他们所建立的是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这个世界帝国下面分为好几支,有统治俄罗斯的金帐汗国,有统治中亚地区的察合台汗国,有统治西亚地区的伊利汗国,还有一个就是统治东亚地区的大元帝国。(时间不同汗国有差异,大致吧)当然元帝国地位很特殊,它的统治者同时也是大蒙古帝国的统治者,是有一种特殊地位的。它是大蒙古帝国里面最繁荣最富裕的一支,以这一支为基础,蒙古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的秩序。中原的财富,草原的武力,穆斯林的商业能力全都被他们给整合在一块儿,形成了一个空前的东西方大交通大融合的局面。所以蒙古帝国在这个意义上超越了各种古典的帝国和文化,当然它也超越了蒙古自身。

图片发自简书App

2.2、从大元帝国的角度看,蒙古人必须对儒家的世界观作为一种回应,否则没法统治这么庞大的汉人群体。其回应的深远方式就是为前朝修史,对儒家来说,只有修了前朝的历史,才能说清楚自己这个朝代是如何继承了前朝的天命,从而才能让帝国的法统获得一个清晰的表达。元朝修史又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它前面不是一个朝代,而是宋辽金这三个朝代或说三个国家,那到底把正朔或说正统性放在哪儿呢?如果把正朔归给大宋的话,大元的草原身份就说不清楚了。如果把正朔归给大辽和大金,从儒家理念上又肯定说不通,这就陷入争吵不休,从忽必烈时代准备修史一直到元朝后期为止都没有修成。

(以下复制原文)

元朝汉人如何认知正朔

那么说到了这儿,咱就又得转过头来看一下元朝的汉人是怎么认知正朔这个问题了。因为很多的争吵都是发生在汉人内部的。

但是经常被我们忽略的是,元朝的汉人对正朔这个事儿也有双重的认知。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跟元朝内部人们的身份差异有关系了。

元朝是把帝国内部的人给分成四种,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南人指的是1279年才被蒙古所征服的南宋的人。汉人是谁呢?汉人是1234年的时候就被蒙古征服的金朝统治之下的人。

当然了,这个汉人里面除了通常意义上的汉人之外,也包括那些已经汉化的契丹人、女真人等等。

到了金朝的后期,金朝的人口已经非常膨胀了,全国人口超过了5000万,虽然经过蒙古的征战,人口的损失非常严重,但也还是千万量级的。

其中契丹跟女真人的人口占比例非常之小,主体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汉人,那这个就很好玩儿了。

我们今天的语境之下所说的元朝的汉人,实际上里面包括两个群体,就是元朝所划分出来的汉人和南人。这个在今天的语境之下很模糊,说不清楚。

所以为了清晰起见,我们在后面用俩概念,用广义汉人这个概念来指汉人跟南人加一块的这个群体,然后再用身份汉人这个概念来指原来金朝统治之下的那个汉人群体。

所以我们要讲当时的汉人究竟是怎么看待正朔问题的,就一定得注意到当时的广义汉人是分成身份汉人和南人这两个群体的,而这两拨人对正朔问题的认知不一样。

在忽必烈统治的时候,大辽早就灭亡一百多年了,所以讨论大辽问题不会触动什么人的感情,大家可以比较客观地来讨论这个问题。

但是大金可是刚刚灭亡了不久,金朝留下的臣民多一半都活着,这些人就是早期的身份汉人。

在南宋灭亡之前身份汉人是大元帝国的主要人口。而这些身份汉人他们接受了金朝的统治已经一百多年了,所以他早就形成了对于大金非常深刻的认同,有很多大金的遗民。

举个例子,比如元朝很有名的大诗人元好问,兴许元好问你没听过,但他的一首诗你肯定听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就是元好问写的。

元好问的高祖和曾祖都曾经在北宋当官,但是元好问本人是生活在金朝中期的,而且他本人在金朝末期也当过官,所以到了大金亡国之后,元好问坚决只作为大金的遗民,不到元朝政府任职。

那么对于这样一群高度认同于大金的身份汉人来说,如果你把正朔给放在大宋,他们就得问一下了,包不包括南宋?假如包括南宋,那大金怎么算?

忽必烈的时候就有人提过这个问题,结果他们很沮丧地得出一个结论,大金的地位就和五胡十六国时候的那些胡人政权差不多,只能在宋史的一个小角落里面混个身份了。

身份汉人肯定不能接受这个状况,这谁受得了,这一百多年没有任何意义了。

所以身份汉人肯定会坚持正朔在大金,更何况在南宋立国未稳的时候曾经提出过可以向大金称臣,奉过大金的正朔,那更应该说正朔在大金了。

但是南宋所留给大元的南人,就不能接受身份汉人的主张了。因为如果大金有正朔的话南宋怎么算?南宋就只能在金史的角落里面混个身份了,这肯定不行。

而且大金也是认北宋,它是有正朔的。南宋是北宋的继承人,正朔当然是在南宋这边了。

所以身份汉人和南人在正朔这个问题上完全卡这儿了,没法往下聊了。

政教分离

假如正朔这个问题没法往下聊,那很麻烦,前朝的历史没法修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怎么解决呢?最后索性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就给解决了,谁干的?到了元朝的后期,有个宰相是个蒙古人,叫做脱脱。

脱脱说宋、辽、金这三个国家全都有正统,或者说正朔有仨,而不是一个,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对脱脱来说这个事儿很简单,但对儒家传统来说这个做法匪夷所思。正朔只能有一个,因为天命只能有一个,所以身份汉人和南人才会吵得不可开交。

那么脱脱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这里面就有一个更深刻的伦理观念了,就是说究竟什么才叫文明的代表?

对儒家来说必须得讨论文明问题,不讨论文明问题这根本就不叫正朔。而正朔所在就是文明所在,没有正朔的地方就是野蛮人。

但是脱脱不一样,脱脱非常简单粗暴,他直接把正朔跟文明的关系给切开了,对脱脱来说只要你这有个国家,你能组织起来一个政治秩序,你这儿就是正朔,跟文明没关系。

这很好玩儿,这就形成一个什么呢?一个政教分离的观念。

要解释一下的是,政教分离首先是一种基本的政治逻辑,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的价值观。

政教分离所核心关注的是什么呢?政治是否必须通过宗教或者通过文化才能获得意义,还是说政治能够独立于宗教跟文化之外自己就有意义。

如果政治是必须得通过宗教或者文化才能获得意义,那就是政教合一;如果政治可以独立于宗教和文化之外获得意义,那就是政教分离。

在儒家看来正朔就意味着文明所在,这个绝对是广义上的政教合一。但是如果按照脱脱的路数,你这到底有没有正朔,只看你这是否有个国家,这就是广义的政教分离。

脱脱让宋、辽、金都有了正朔、都有了正统,这不仅仅带来了广义的政教分离,这也还带来一个东西,就是中原中心这样一种观念被他给打破了。

政教分离这是现代政治的一个根本前提,而元朝提前给中国做了一个实验。

本讲小结

说到这儿总结一下,元朝的时候人们对于正统性的问题或者说对于正朔问题的认知,可以分为四种。

分别是蒙古人有两种:从大蒙古帝国的视角和从大元帝国的视角;以及汉人这边也有两种:身份汉人对于正朔的认知和南人对于正朔的认知。

这四种视角加在一块儿,在一个帝国内部同时在争夺话语权,那这个对于正朔问题的讨论或者认知那就非常之复杂了。

这绝不是我们今天所想象的那个,你到底是中国的还是不是中国的、非黑即白那么简单。这种复杂性有一个非常好的例证,就是元朝末期的一个学者杨维桢。

杨维桢这个人是非常反对脱脱那种历史观的,在脱脱所主编的宋、辽、金这三部史书刚刚一问世的时候,杨维桢就马上写了一篇文章抨击。

他采取的就是南人的那种史观,认为历史的正朔肯定是在宋朝这边,要顺着北宋、南宋这个脉络延续下来。

他这说法一出来马上国内很多人热烈地支持、热烈地赞成,并且到了明朝建立之后有好多人就试图按照杨维桢的这个说法来重新写宋史,把正朔从辽和金那里给剥夺出来。

但是很奇怪的是,杨维桢本人到了明朝的时候,他却拒绝到明朝政府当中任职,他成了元朝的一个遗民。

这说明什么呢?这也说明了杨维桢自己在内心里面对于元朝正统性的一个认可。他对脱脱的拒绝并不是拒绝元朝有正统性,只是拒绝了脱脱认为正朔可以分为多个以及正朔不一定在中原的主张。

讨论了所有的这些复杂性之后,我们再来看那种说元朝、清朝不是中国朝代,因为它们不是汉族建立的说法,这种说法太浅薄了。

元朝结束之后就进入到明朝了,明朝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征就是,它非常盛产奸臣,也特别盛产忠臣,这个现象很自相矛盾。

这么一个自相矛盾的现象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是下一讲的主要内容。


20181123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045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114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120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902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828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32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90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5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0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35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68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60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4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6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06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70评论 2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