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要是给大雁塔弄个闪灯怎么样?像埃菲尔铁塔一样,整几万个灯泡挂上去,每晚九点闪灯五分钟,绝对人山人海。”我看着夜幕中如玄奘塑像一般静谧的大雁塔,跟身边的侯徽说起这段话,侯徽感到大为惊讶。
是啊,怎么可以这么去折腾它呢。不过,我们折腾得还少吗?
我特意把酒店订在大雁塔旁边,就是为了能够带孩子晚上出来广场上看看大雁塔的夜景,因为只有夜晚的大雁塔,才是属于长安的,而白天,则为西安所有。玄奘的塑像位于南广场,这里是大雁塔的入口,白天人山人海,夜晚则是广场舞的天下。玄奘应该是不喜欢这份嘈杂的,不然也不会搬到铜川玉华寺去翻译佛典。玄奘已逝,大慈恩寺也不复存在,即便嘈杂又如何呢?反正也没有几人在潜心翻译或是研读佛典,还不如让大家乐呵乐呵。望着玄奘背后,矗立在一片繁华之中的大雁塔,一阵清风拂过,佛塔上风铃的鸣奏声似乎飘过耳际。喔,玄奘大师,你有话要说?
回来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大雁塔是我见过的所有高塔中最伟大的一座?你可能会笑我:你一个看过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哈利发塔的人,是哪根筋不对,能思考这样白痴的问题。您说得对,所以我才要想明白嘛。不过,我已经想明白了。
关于大雁塔,能用百万字来讲述,但是我们哪有那个耐心啊。能够忘掉“唐僧”,重新认识玄奘都已经很不容易,更何况要前前后后全部去了解,更是天方夜谭。所以只能敲黑板,看重点,学领导讲话,只讲三点:一是大雁塔本身,二是玄奘其人,三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好啦,讲完了。呵呵。
{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现在的位置已经在西安二环路以外,你尽可以想象唐代的长安城有多大了吧)。唐永徽三年,也就是公元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网上这段说辞很官方,但是很精炼,所以我稍作改动就搬过来了。大雁塔的功用很清楚,就是佛经储藏室。玄奘法师担心从印度带回来的经卷损坏,所以奏请唐高宗恩准在慈恩寺建塔收藏,修建期间,玄奘法师亲自参与担土搬砖。实际上大雁塔只是大慈恩寺的西塔院,千年的刀兵战火,让曾经恢弘的大慈恩寺早已化为陈迹,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大雁塔屹立至今?
当然,现在我们看到的塔身已经是历经一千三百多年、数次损毁、多次维修之后的样子,但是整体风貌和气度保留了唐代风范,这就是为什么大雁塔看起来总是能给人一种安稳、沉着之感,这是其他任何塔楼无法带给我的。因此,当我透过玄奘看大雁塔,我才猛然醒悟:大雁塔由玄奘发愿、玄奘主持修建、储藏玄奘带回的经卷、玄奘在此翻译佛典并弘扬佛法,大雁塔不就早已变成了玄奘的化身了吗?
如果要让我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中只选择一个人作为榜样和偶像,除了玄奘,别无人选;如果要让我从世界名人录选出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人,除了玄奘,别无二人。
玄奘俗家姓名“陈祎(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这几位都被称为“三藏法师”。佛教的典籍由“经、律、论”三大部分组成,“三藏法师”,是指精通佛教“经、律、论”的高僧。)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印度尘封已久的真实的历史。《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关于南亚大陆100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成为当时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最详尽的记录。《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1300年后,英国考古学者和印度学者一道,手持英译本《大唐西域记》,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图索骥,陆续发掘出鹿野苑、菩提伽耶、拘什那迦、兰毗尼等众多佛教圣地和数不清的古迹,甚至现今印度的国家象征——阿育王柱的柱头,也是根据这本详细的史料发掘出来的。
中世纪的印度历史从此得以重见天日。印度历史学家阿里曾经这样评价:“如果没有玄奘、法显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也说,“我们无论怎么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的印度历史漆黑一片,他是唯一的亮光。”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渡化众生的菩萨精神。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学习玄奘,不是非得出家为僧。我们要学的是玄奘探求真理、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悲悯众生、不忘初心、爱国爱民的精神。玄奘身上所散发的光芒,足以让人性中所有的卑劣无处遁形。
公元664年,玄奘圆寂。唐高宗失声痛哭:朕失国宝矣。长安城百万人为玄奘送葬,三百万人自发聚集到白鹿原为其守灵,这样的殊荣,古今中外无人能及。
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大雁塔吧。我选了一个白天的时间,带着蛮蛮登上了大雁塔。七层浮屠之上,西安城却无法尽收眼底。时光倒流,如果我是杜甫、李白、白居易,在这塔顶之上,必定“眼底长安”。玄奘建塔时应该没想过要让谁登塔观光吧?应该更不会想到会有“雁塔题名”这种事情吧?
玄奘身后,大雁塔已经是长安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里挨着曲江,新科进士们考试完了总要发泄一下吧,跟现在高考完了撕书一个道理。所以都会跑到大雁塔下把自己名字刻上去。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这是白居易自鸣得意留下的“涂鸦罪证”。刻完名字后还得去嗨皮一下,附近的曲江美女如云、酒吧林立,正是一个放纵的好去处。你看孟郊是怎么浪的: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功名富贵、游山玩水居然和玄奘的“化身”合在了一起,这到底是莫大的讽刺还是佛法的无力?又或许,玄奘终其一生所求,也就是为了让世人能够心安理得地汲汲于富贵吧。下得塔来,带着儿子绕塔一周,算是对玄奘致敬。塔下有两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应该是复制品,原件在西安碑林。知道这通碑,最早是书本上讲中国历代书法家代表作的时候,提到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就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多数人应该跟我一样,对于这通碑的了解基本上就到此为止了。别怪我们肤浅,能知道这就已经不错了。
文章的作者是唐太宗本人,内容就是讲述玄奘其人、其事。其实褚遂良只是这篇碑文最早的官方抄录者,后来比较著名的抄录碑刻还有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同样十分精彩。千古名君亲自撰写、楷书名家沐手敬书、顶级工匠恭敬篆刻、记录佛法东传盛事、确立玄奘的历史地位、见证大雁塔的落成,这应该至少称为“六绝碑”。
末了想起一件事:为什么大雁塔要叫“大雁塔”,跟大雁有什么关系?Think abou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