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公子 2017年1月27日 于昆明
古典经济学里面讲商品的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现在来看,这样的理解显然已经过时,而且与新经济现实严重不符。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商品的价格,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认识,属于经济学的根本问题之一。但是我满眼看到的都是教科书式的解释,什么价值决定价格,什么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什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影响价格,市场竞争影响价格等等。毫不客气地说,都是些故纸堆中的教条说法,豪不接地气。
个人认为在新经济时代,互联网和科技带给了我们的社会经济更多的影响因素。多年亲身经历的事实,让我发现价格影响因素的教条式的解释基本上都是些似是而非的过时说法。新经济中决定商品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讨论商品的价格,必须要首先分清商品属性:一类是消费属性的商品,一类是投资属性的商品,决定价格的因素很不一样,要是不做这一划分,价格逻辑就乱套了。
一、消费属性的商品,价格决定因素主要是五个方面:
供给
需求
心理预期
信息匹配
获取成本
“供给”,即市场上消费品的供应数量、功能、档次、类型、形式等。
“需求”,即市场对产品的购买意愿、支付能力等。
“供给”和“需求”都是容易理解的传统经济学概念。
其中我自己体会比较多的是后面的三个因素。
第一是“心理预期”,只要心理预期改变了,商品的价格就会被预期所驱使,会产生购买行为。这个就是在销售环节当中经常看到的“逼定技巧”,人为制造热销的局面,以及饥饿营销这样的做法。
第二个是“信息匹配”。我现在看到非常多的情况其实都是有需求但是供给的产品和需求根本匹配不上,导致供需错配,这样产品的供给实际上是无效的,市场并不为此买单,造成了大量的无效供给。
我现在自己在工作中明显地发现这个问题,那就是一个市场明明存在,但是很多人对这个市场中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情况理解非常主观和想当然,对产生需求的情境根本不做分析,对不同情境下产生的需求的划分笼统而模糊,而且往往没有一个全局性的市场分析,对于市场的数据统计、需求调研都做得非常的差,对这个市场缺乏全面性和精准性的描述。供给和需求实际上很难直接匹配,中间会产生非常高的试错成本,最大的成本就是需求错位之后进行的产品调整。
我认为信息的匹配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专业的环节,缺少这个环节其实会让进入市场的投入风险加大,供给和需求之间会有非常长期的一个磨合过程,而且付出的代价会比较大。在具体工作中这个“ 信息匹配” 体现的其实就是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的环节,以及前期定位这部分的投入。
供需信息不匹配,市场价格都是无效价格,根本无法真实反应消费品市场价值。
第三个是“获取成本”。获取成本其实涉及三个方面的成本,一个是获取信息的成本(即检索成本),一个是获取实物的成本(即物流成本),一个是获得实物需要等待的时间(即时间成本)。
“获取成本”其实体现的是一种便利性。如果获取一个东西所需要付出的检索成本、物流成本、时间成本很高,这个需求一定会被抑制,很难成为主流。比如说我在众筹市场上买东西,如果需要我等待的时间特别长,那我倾向于少量购买,虽然我有需求有兴趣有购买能力,但是我觉得获取这个商品的便利性太差了,需要我等待太长的时间,所以我就不倾向于购买这个东西。或者说我不倾向于频繁购买这样的东西。如果获取成本高,我会倾向于推迟购买或者是抑制需求。如果是获得这个东西非常的方便,综合获取成本低,我就会激发购买的需求,而且对于价格,甚至并不是特别的敏感。比如说,在社区便利店买东西其实比超市或者网上要贵不少,但是出于方便性考虑,对这点价格差异并不敏感。
以上是结合了个人生活体会和工作体会后总结的关于消费品价格的五个重要影响因素。
二、投资属性的商品,价格决定因素主要是五个方面:
供给
资金成本
信心(或者叫信任度)
交易杠杆
债务负担
“供给”概念同上,即市场上投资品的数量、类型、销售形式等。
“资金成本”,即获取资金的成本和难度,这个在很大程度上跟国家的货币发行量和货币政策有直接关系。货币发行多,市场上的资金充沛,获取资金的难度就更低,资金成本也会更低。较为便宜的钱拿到以后,就非常容易推高投资品价格。
“信心”,直接影响资金流向。资金只会往有足够信心或者信任感的地方流动,趋向于避免不确定性和避免风险。
“交易杠杆”,即利用小额的自有资金来进行数倍于自有资金金额的投资,以期望获取投资品价格波动的数倍收益率。交易杠杆起到了降低投资进入门槛的作用,炒股、炒期货、炒房时候都被用上了交易杠杆(例如,配资炒股、买房的首付贷等),使得交易量和交易的价格被迅速提高。当然,交易杠杆的风险非常高,我自己就有炒现货石油被意外事件强制平仓的惨痛教训。
“债务负担”,即收入用于归还各类资金支出(购买支出、杠杆资金成本、银行财务成本、手续费用、风险损失等等)的数额、比例和时间长度。如果投资性支出占据收入的比率过高(根据全球楼市危机的统计,还款负担超过30%就是高风险的),且是长期居高不下,那么投资品价格其实是虚高的,其价格逻辑根本不成立,早晚有一天会有价格崩溃,被打回原形。
对于影响投资品价格的五个因素,仅仅是结合自己对于金融产品的一些直观经验和粗浅理解做出的总结,不见得正确。也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批评指正。
欢迎相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