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过得还不错,就是珠海的天气实在是太糟糕了,天天下雨,快要没有衣服穿了。"
"今天挺好的,就是忽然下了好大的雨,衣服全都湿了,所以我下课就赶紧回宿舍换衣服了。"
上了大学以后,就和自动调频一样,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一切都是[还不错]/[挺好],能够真实吐槽的,就只有天气了。
第一次意识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心底里蹦出来的是--终于明白什么是报喜不报忧了,有时候就是不自觉地,不愿意让远方的父母为我担心一点点。
2
"妈妈,今天怎么样?"
“没什么特别。就是爸爸不在家,阿姨也没在家吃饭,只有我一个人吃饭了。旧饭旧菜热热随便对付了一下。还不错,自己一个人简简单单还不用洗碗了。”
这样的对话在我弟弟上了全封闭式高中,平均每周在家吃小于三顿饭以后,经常都出现在我和妈妈的通话中。
开始的时候,傻傻地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甚至觉得挺好的,自己吃饭嘛,还省事不做饭不洗碗了。在学校,自己因为连堂上课或是有其他的事情晚饭也是经常匆匆解决或者直接吃面包。
寒假回家以后,化身妈妈的小棉袄,醒着基本就不离开我妈十米以外。
有一次,在房门外等妈妈,妈妈出来,看着楼梯下方的我,说:“你没回来的时候啊,经常都是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在楼梯里上上下下,一点声音都没有,安静地可怕,还好现在你回来了。”
那一下,觉得心脏一阵紧缩。
3
年初的时候父亲生了一场重病,手术后二十几天终于从ICU转出,不能再请假的我不得不返回学校。
离开前,父亲的状况还不错,虽然因为并发症的关系似乎不能说话,但是感觉他神智还是清晰的,还是我的那个可爱的活泼的善良体贴的爸爸。
在学校里的大半个月,给妈妈打电话问起爸爸的状况。
每天的回答都是同样的“差不多”。
我就安慰自己,情况还不错,我们再等等,动手术了就好了。
然而,等到真的要动手术了,我提前了两天回家,看到我父亲那有一些些呆滞的眼神,我们说话他鲜有反应时,就忍不住眼泪掉个不停。
弟弟给我打电话问爸爸的状况时,我张嘴想说,却难以找到其他词语,最后只说了“差不多”。
我就开始理解妈妈的心境了。
原来,“差不多”是这样的。
4
因为感冒状况严重怕传染爸爸,还未等到手术,我就不得不返校了。
每天的情绪都会有两个起伏,一个在上午,一个在下午,都在给我妈妈打电话以前。
父亲手术以后总是偶有发烧,妈妈一般不会直接告诉,但是电话接通听到妈妈声音的那一刹,其实我就能大致判断出今天的状况怎么样了。
“今天怎么样?”
“还不错。”
“爸爸还有发烧吗?”
“昨天有一下低烧,但是验血验尿都正常,现在还好,就看下午会不会发烧,医生说是上呼吸道感染。”
又听见我妈妈和护士对话的声音。
“多少度?”
“37度9啊,这么高!”
然后,我妈妈就会马上变得没有耐心,匆忙地挂了电话。
每次放下电话,我的心情总是久久难以平复,想到自己上一次回家父亲在手术前一晚忽然流感高烧时妈妈的担心害怕,我们俩那时内心的折磨……
现在的我,听到“还不错”,并不见得会觉得心安,而是胆怯地询问细节或是想要逃避直接转移话题不想让妈妈细想现状。
电话里的[还不错],个中的真实滋味,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知道。
5
回家以后,除了看到了更多让我心疼的,其实还有其他值得开心一小会儿的事情,妈妈之前没有告诉我。
有一天深夜,父亲精神比较好的时候,妈妈给爸爸喂水,妈妈说,“你不要怕,儿子女儿都去学校上学了,我会一直在这里陪着你的,我们慢慢康复。”
爸爸听完以后,对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所以要常回家看看。
因为我不想再听见似乎乐观坚强的[还不错]了。
就是想要成为亲人身边可以依靠的小树桩,想要分担你们的担心和煎熬,也想要分享每一点滴的小快乐,想要你们需要陪伴时去敲敲我的房门有人回应马上出现……
愿每一人都健康喜乐,积极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