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心理学看我的人生剧本(二)
原创: 颜庆安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就已经形成的性格。
而性格会左右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自然潜移默化的决定了命运。
1
我没有想过要改变别人的念头,因为根本不可能。
只是想通过我对自身的剖析和思考,让大家对自身也有所思考。只要大家从我的故事中有一点的感悟,哪怕只有一个人,我也就觉得可以了。
就像以前我对冬日的太阳是抱着一种排斥的态度,我觉得天那么冷,有你没你无所谓的。
夏天的太阳红彤彤的,充满了热量,而冬日的太阳那么惨白惨白的,让人看着心里也觉得不怎么温暖。
可是就在前两天我们在下乡的时候改变了我的看法,也坚定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决心。
那是个农村的文化娱乐广场,四周堆满了积雪,我们坐在室外,给那些农民做卫生健康咨询服务。
9:30之前太阳没有升出来,我们的手和脚冻的没有知觉。直到9:30太阳出来之后,那种温暖,那种光突然能把人的体温升高几度。
这时候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太阳就是太阳,尽管它是冬日的太阳,它还是有温度的。
就像我抱着一颗对大家有帮助的心,可能我的方式不太好,或许我的力量很微弱,但我相信它毕竟还是有温度的。
2
那么,下面我就继续说我童年的故事,我尽量用第三人称的态度去看待那个小时候的我。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小气的、不大方的。
虽然别人没有当面说过我,但是我跟我的朋友和家人相处的时候,我能感觉到我有一种紧缩的感觉,放不开、舍不得。
这跟我小时候所处的环境是有关系的。那个时候农村里确实是缺吃少穿的。记得村里来了卖棉花糖的人,别的小朋友可以去拿一些鸡蛋去换米花糖和棉花糖,可是我不敢。
现在想起来我还有一种不自觉咽口水的习惯。其实,我的高中同桌也这样。
这种匮乏感一直到我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家里面已经很有钱了。我在开封上学,我把开封的小吃全吃了一个遍,一直吃过瘾,吃得不想再吃。
其实我不是一个吃货,只是内心的那种匮乏感,伴随了我20多年,直到我把自己喂饱了。
直到目前我还一直舍不得花钱,有一种紧缩感,觉得钱花了就少了就没了。
另一方面又不敢大胆的去追求财富。似乎穷就是我的命,我已经习惯了穷,不习惯富。
其实出生在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大多数都有这样的匮乏感。
80后、90后和00后的孩子们是想象不到的,当你们看到这里的时候,你们就理解了上一辈人的小气。
亲爱的读者,看到这里你可能也会和我一起想到,在我们养育孩子的时候,不是一昧的去穷养孩子,而是在我们适当的经济能力下尽量去满足孩子。
即使满足不了,也要告诉孩子,你值得拥有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只是父母没有能力满足你,等你长大了,你是可以自己去满足自己的。
3
还有一件事情我一直记到现在。因为它给我的感受不好,它时不时的提醒着我,我是一个自私的人。
那是有一次,我、舅家表妹和姨家表妹,我们三人去割草。我割的最多,舅家表妹割的最少,她最小。
舅家表妹就对我说:小燕姐,把你的草给我一点儿吧,我的太少了。我不同意,我舍不得啊。
但是,姨家表妹非常爽快地把草全给了小表妹。我当时很震惊,很震惊,也有一些羞愧。但是我仍然不舍得把我的草给小表妹。
当时心里想着:如果我割的草很少我回去怎么办?这件事一直在我的记忆当中挥之不去。我为什么这么小气呢?
直到去年夏天,我在北京遇到了姨家表妹。她和她的同样是博士学位的先生毕业后就定居在北京。她依然是那么的随性、朴素、自信。
我又说起了当年割草的事,她已经忘了。我还是去问了她:为啥你能够把你的草全部给出去?
她说了一句:不割草、或是割多割少,都是无所谓的呀。
当时我也没有思考那么多,回家之后我才想明白:是啊,不割或者是割多割少,真的对她是无所谓的,而对我却是有所谓的。
因为她只是在走亲戚,而我是在亲戚家寄养。
那个时候我已经相当懂事了,我知道我还有一个家,也对家充满了幻想,但是没人把我接回家。
村里面有很多人会叫我“死气客(当地方言)”。死气就是发酸、发霉、发酵、不新鲜、腐败的意思。
死气客就是在亲戚家住的时间太长了,已经不受人欢迎了。
虽然当时对这个词不是太理解,但是也能感觉到那种语气是一种不屑。
我认为如果我表现的不好,是要被人嫌弃的,当然割草也是其中的一项。
我不允许自己不是割草最多的那个人。所以我有所谓,很在乎,舍不得啊。
其实理解到这儿的时候,我已经没有羞愧感了。一个人的自私、小气都是由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
亲爱的读者,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就可以理解身边的人的小气和自私了,还有各种的所谓的不高尚、不大度、不热情。
不管是哪种性格特质,每个人呈现出来的都是他生命早期的模样。除非他经过自我觉察和成长才可以改变自己。
4
再说说我的懒惰。我是谈恋爱之后才开始懒惰的,我从小是非常的勤快和懂事的。
虽然亲戚对我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我还是有种不是在自己家里的感觉。我想表现的很好,让亲戚们喜欢我,我不是白吃饭的。
就算回到父母家之后,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勤快和懂事。我想表现的很好,让家里的人都喜欢我。我的勤快和懂事,明显的有讨好的成份。
一旦我觉得不需要讨好的时候,我就变了,变到了勤快和懂事的反面,那就是懒惰和不讲理。
因为我恋爱了,结婚了,我可以主宰我自己的生活了,我谁也不需要讨好,谁也不需要迁就了。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就知道,没有一个人是无缘无故地去改变的。另外,你的配偶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就是这个人。他们都是有原因的。
我懒惰和不讲理了20年,为什么先生能够包容我?因为我能敏锐的感受到他身上有一种母亲的温暖、慈爱和宽容。因为我缺母爱呀,我在这方面的嗅觉是很灵敏的。
前些年在学精神分析自由联想的时候。我想起先生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胎儿在一个温暖的子宫里面被滋养着。
我把我的这个感受说给我的督导老师听,老师只说了一句话:你多么幸福呀,你要好好的爱你的子宫哦。
这个时候我才有了一种感恩的心情。以前觉得先生的付出是多么的理所当然,就像孩子对父母的索取一样。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婚姻里面都是有内在角色的。有的夫妻的内在角色是男女角色,有的是父女角色,有的是母子角色,有的是两个小朋友角色,等等等等。
这些内在角色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相互合适不合适。如果双方都觉得挺合适的,就是好的。
如果有一个人觉得不太合适、不舒服的话,那么两个人就要转变角色了。
比如是父女角色的夫妻。男的不愿意再扮演父亲的角色,他感觉到累了,不想再做父亲,只想做一个男人的时候,那么女人就不能再扮演女儿的角色了,她就要成长为一个女人。如果她还不愿意改变,婚姻就会面临危机。
如果男主人是一个儿子的角色,女主人如果愿意做一个妈妈的角色,去包容他,惯着他,那么他们还是和谐的,只是谁在婚姻里付出的多或少不同而已,只要他们愿意。
如果哪天女主人不想做妈妈了,男主人又不愿成长为男人,没有责任和担当,那么女主人就会到外面找一个成熟的、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
有点扯远了。
5
再说一件事情,这个事情直接提升了我的人生高度。
说说我到8岁的时候被接回家的经历和感受。
那是一个夏天。我回到了父母家。当时回忆不起来母亲在干什么。
父亲回到家见到我,一下子把我抱了起来,把我高高地举到了头顶,并且高举了好几下。他大声的笑着,很开心的样子。
我先是很吃惊,然后很喜悦。接着他带我去买了粉红色的连衣裙和粉红色的半高跟凉鞋。
那一刻我要颠覆我8岁以前的认知了:以前的我是丑陋的、不好的、没人要的、没人疼的孩子。我的内心是自卑的,胆怯的。
现在,我是好看的、美好的、有人要的、有人爱的、有家的孩子!我骄傲和自豪!
我怀念那种被高高举起像飞一样的感觉,它在我的人生体验中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也许就在那个时候,我的自信开始产生。我相信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不管我的人生有多少困难,我都能够解决;不管我的人生能取得多大成就,我都能够驾驭。
这就是父亲的力量。父爱如山。它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亲爱的读者,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你是否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父爱呢。
如果你缺乏激情和力量,请找到你的父亲,好好跟他聊聊。
父爱一直都在。
6
母亲和外婆一样,都不善言辞。比较严厉。我有点儿怕她。
刚回到家的时候,我不敢、也不想、也不会叫她妈。当她发现我最喜欢捡橡子壳玩的时候,她就把我带到了屋后的小山坡上。
她每捡一个橡子壳时,就递到我手里,让我喊她一声妈。她真的想让我接纳她。
但我心里有愤怒。我埋怨她抛弃我。这是我现在能觉察到的,但是当时我是不知道为什么不喜欢、不愿意走近她的。
直到她13年前去世,我们的关系也没有很融洽,我一直没有走近她。这是我人生的一大遗憾。
我和母亲的关系,复制在了与权威、严厉的人的互动模式中。这也是我目前所能看到的。
至于改变,我看还需要一段时间。也许等我把我一岁多的小女儿养大,我的人际关系可能会有所改变。
母爱如海,它决定了你的人生宽度,让你的人际关系充满弹性。
8
亲爱的读者,当你看到这里。你会说,哦,我已经不可能跟我的父亲或是母亲产生链接了,难道就没有办法改变吗?
答案是有的:孩子是我们的治疗师,伴侣也是我们的治疗师。他们就是来拯救我们的。
如果还是不可能,那么,还有许多的心理咨询师,他们会帮你疗愈。当然你也可以咨询我。
我写这些文字,其实是想做一个温暖的人。虽然力量微弱,但我想一直坚持下去。
愿你与我一起同行,把后半辈子还给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