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依旧来源于“朋友”。“朋友”说:“问题都知道,会解决问题的有几个?”类似的话语不是“朋友”第一个说,经常听到感慨:知道是知道,但就是做不到。这次听“朋友”这么一说,突然想写点儿什么。
我觉得“知道”和“做到”之间架着一座叫做“接受”的桥梁。要想从“知道”到达“做到”,实现知行合一,必须通过“接受”这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动接受,另一种是被动接受。何为主动接受,何为被动接受呢?有些人自己自觉主动的从“知道”这端走到“做到”那端,称为“主动接受”;有些人被牵着、拉着、拽着、抬着等方式不情不愿到达“做到”这端,称为“被动接受”。下面举例来说明。
“吸烟有害健康!”耳熟能详,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至少烟民们都知道)。 一对新婚燕尔准备孕育下一代, 知道吸烟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于是乎,自觉主动的开始戒烟。这一过程说明了夫妻俩不仅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这一说辞,更是从心里“接受”吸烟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做到戒烟。
故乡曾经有位乡邻是个烟民,在病初让他戒烟,他说“让我不抽烟就叫我别吃饭就是的了”。渐渐的,渐渐的,病情恶化到快无力挽回的时候戒了烟。真的是“死到临头才不嘴硬”。这个事例虽然也做到了戒烟,但并不是自己自觉主动做到的。而是被病情所迫被动的接受。
还有一些烟民,吸烟吸的咳嗽的时候开始戒烟,等状态缓解了继续吸。有些家长辅导孩子功课也类似于此。前段时间朋友抱怨孩子写作业磨蹭,气的她大发雷霆,我们都劝她对待孩子要耐心,她说“道理都懂,可就是做不到。一看那情况就渐渐的失去了耐心了。”怎么会这样呢?因为“接受”这座桥梁又陡又长,每个人的“体力”不一样,有些“体力”好的人可以轻而易举走过去到达“做到”这端;而一些“体力”差的人需要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的信念做支撑,不停的“接受”才能艰难的到达“做到”这端。
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交代事情的时候对方满口答应“知道,知道了。”可一转身答应要干啥的可能都忘的一干二净。所以,单纯的说“知道”只是敷衍的措辞。只有加载着“接受”的“知道”才能去“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