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日后看到重大新闻,德州一教会枪击,目前为止,至少26人死亡。
不信的人评论充满了疑问甚至嘲讽:“他们的上帝没有/无法阻止罪犯扣动扳机。” 我们作为基督徒有疑问吗?
我们才一起查考了诗篇121篇:
“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他必不叫你的脚摇动。保护你的必不打盹。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保护你的是耶和华。耶和华在你右边荫庇你。白日太阳必不伤你,夜间月亮必不害你。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他要保护你的性命。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
这里不是说“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不是说“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当看到今天的新闻,如果我们对圣经是认真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思考:为何有这样的事情呢?圣经的应许不完全吗?
有人说我们应当单纯相信神的应许,不应该有任何怀疑。我当然同意。可是,我们要一起来思考,我们相信的是什么?是相信这些事必不临到我们吗?(我真心希望如此)那为什么临到他们呢?他们不也是主所爱的儿女吗?那么对于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圣经的应许是否就不可信了呢?
如果我们对圣经是认真的,一定会有疑问。
我们以前在东部每年教会举办福音营,将近有一千人参加。有一年,爆发禽流感,我们一起为营会的安全祷告,其中就引用了诗篇。最后,仍旧有一人感染了流感。一个年轻姐妹就问,我们不是按着圣经的应许祷告了吗?没有人回答她。
有五位年轻的宣教士,跑到厄瓜多尔的部落里去宣教。据说一个晚上他们一起唱诗歌,唱的是“我惟靠你/We rest on Thee”。
我惟靠你,你是盾牌常护庇,我不孤单,因你为我迎敌;我能平安,因你刚强有能力,我能靠你,你名作我旌旗。
然而第二天,他们全部被部落里的人用长矛刺死。他们唱的诗歌是虚假的安慰吗?神真的不管不顾吗?
当我在准备诗篇121篇的查经的时候,我无法回避这些问题。其中一个类似的问题是:我们和其他不信的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和他们一样,也吃,也喝,也生病,也挫折,也困惑,也有难,也生病,也会死。
可是,当我思考有什么不一样的时候,突然心里受到启发。
有什么不同呢?不同在于神保守我们走在生命的道路上,这道路最终是引向神。而另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神的保守,是要我们一直走在前面这条路上,不偏离。他千方百计要保护我们不被各样危险夺去永恒的盼望。
所以,伤害,疾病,灾害,甚至死亡,都不能阻止上帝美善的旨意,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就是圣经上应许的“神的保守”,也是我们应当相信的。
我的另一个启发,来自一本参考书。书中反问了一个问题:
当我们看那些经历苦难的弟兄姐妹,我们会质疑圣经的应许。可是当我们去问这些人,他们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近代历史上,有一位年轻基督徒William Borden。他家里很有钱,而且预备他来接手家里的产业。然而他在16岁的时候就立志要去中国到回教人群中宣教。他的朋友们都不相信。于是他在他的圣经上写下两个字“No Reserves“。后来他真的去到埃及开始准备。后来却染病,他在圣经上写下另外两个字”No Retreats“。后来他因病去世,没有踏上中国半步。再后来,人们发现他的圣经上还写了两个字”No Regrets“。”No regrets“,这就是他给我们,给世人的答案。
神全然的保守,这是圣徒们生命见证过的真理。我们团契当中也经历了。上次弟兄见证说他经历工作上的难处,被上司责难恐吓。他说他本来可以自己来解决问题,换个工作,全身而退。然而,神却感动他安静等候。这就是神的保守。我们即使在患难当中,心里却有这个世界无法夺去的平安。
这样的平安,是我们每个神的儿女都应该来经历的。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就很难理解圣经上神的应许,我们也很难相信神的信实可靠。这样的经历,虽然不好受,却能把我们从自己舒服的小窝里提升出来,让我们的眼目不单单看到我们自己。这也是上帝的保守。因为圣经上说,”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那五位宣教士死在长矛下,但故事没有结束,据记载 “其中一位宣教士的遗孀伊丽莎白艾略特(Elisabeth Elliot)继续丈夫未尽的事业,带着孩子进入奥卡人村落,与奥卡人生活在一起,为他们治病,传讲福音,领人信主。多年以后,其中一位宣教士的儿子决志信主,他回到父亲被杀的那片河滩,在那河中受洗。而施洗的牧师,正是当年刺杀他父亲的年轻人。多年以后,时刻活在杀戮和报仇中的奥卡人经历了宣教士遗孀的饶恕与爱之后,族群中不再有杀戮。被害者与杀人者的族群共同迎来了新生。”
他们的生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No regrets”。我们的答案是什么?我们可以一直延迟,但最终我们需要给出自己的答案。“因為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 其实不是看我们,是看神在我们贫乏脆弱的生命里如何成就了丰富和刚强。
在枪击灾难发生之后主日,我听到这首诗歌。我静静地听,让神的爱流淌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