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D组,17/30天打卡签到。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大学同学在群里发了一条微信,其亲戚患重病医药费无力支付,申请了轻松筹,意思是大家要帮忙。有几位同学当即呼应,还称微信红包只能发200太少,要求转账!我的第一反应是心里不太舒服,感觉自己被绑架了一样,捐少了都不行,一是好像不捐就是同情心不够没有爱心,二是捐少了似乎太掉价了,混的不咋样,小气,而且以后万一同学见面聊起这个话题我怎么应啊。但是,捐了吧又感觉如鲠在喉,难受了一下午。
我的内心其实是不想捐的,因为这人我都不认识,虽说谁都有落难时,帮人一把积德呀,但是心理上实在是同情不起来。而且,生活中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我努力工作挣钱就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就是为了某天不管什么事情需要用钱的时候能不愁不慌,要是碰上不认识的都上去帮一把,那还要不要存钱了?万一家人或者亲戚朋友,或者自己想帮手的人遇上事情了咋办啊!再说,每个人都有亲友,遇事应该向他们求救啊,熟悉的人之间有感情基础而且值得信任,所谓血缘关系,地缘政治等等不都起因于此吗?我也承认,能有勇气向陌生人开口,那也肯定是实在没有办法遇到跨不过去的坎了。如果行有余力帮一把也是应该的。
但我更想知道的是再遇到这样的事到底应不应该帮?正巧的是,正好看到了这篇文章“商业是最大的慈善”。文章对比了两个事例,一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50年里向非洲援助了2.3万亿美元,却未能给每个儿童12美分让死于疟疾的全部人数减半;然而,在英国或者美国,却能迅速的吧900万册哈利波特迅速送到读者手里。慈善的低效对比商业的高效。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决策正确得到奖励,盆满钵满;决策失误受到惩罚,倾家荡产。这种迅速灵敏的反馈机制导致人们迅速提高效率,减少浪费。而慈善则是花别人的钱帮别人办事,天然低效。虽然正规的慈善机构试图提升效率并设计了相关指标,但可能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某部门迫切的要把资金用掉以便明年的预算得到保证,慈善机构把物资送给当地独裁者而不是贫民手里。
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协作,是利己利人的过程。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是最有效、最能在现实生活扎根、最为高效的利己利人的方式。所以,社会当然需要慈善,但最大的慈善是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