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师的读书会什么特色?
理解两点---共情力训练,是我们这一路同行目的;
理解不代表认同、敏感等于默许。
共情力训练本质是以读人方式进行,与人链接,而书本是一堵墙,在必要时可以保护我们双方。韩老师告诉我们,她只会在感到焦虑时读书,有时整场读书会下来,她不曾翻开书本一页,有意思吧?在现场你会感受到那种被看见,被抚慰,被引领,或许这才是心理学大咖的魅力之所在。
针对妈妈与孩子间的共情层次,韩老师做了一个介绍:容器型共情是最低级别,一个母亲若连容器型共情都做不到,她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自己都还是个孩子;第二层是内容型共情;第三层是共情绪;而最高级别是霸王共---你能清晰感受到孩子不能或者不想表达的部分,能看到他情绪的背后,看到一些真相。当一个妈妈能霸王共时,她的孩子会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就接收到了最好的母爱。我突然想起来有一次睡觉前,我儿子悄悄和我说过一句话:“妈妈,我总是很难过,幸亏难过的时候有你理解我!”。
有人问韩老师也会焦虑吗?韩老师说“当然会,高敏感度的心理咨询师,当环境中有焦虑时,她是第一个感受到的”。所谓正向敏感,负向敏感,那不过是敏感的一体两面。见大家有些疑惑,韩老师就问“你们什么时候夸孩子?又什么时候会骂孩子呢?”这下妈妈们都众说纷纭了,也很快得出结论:养孩子,夸的是自己,是自己喜欢的部分;骂的也是自己,是自己不喜欢不接纳的部分。而这些情绪都与自己有关,和孩子没多少关系。听到这个观点,许多妈妈开始有点心疼孩子了,觉得自己状态不够好,孩子多遭了好多罪。韩老师又及时提出一个观点:心安理得是走向丰盛的法门。我们在打骂了孩子之后,要学会心安理得!看着大家的面面相觑,韩老师便给我们讲述了形象的情绪处理过程,以前我曾听闻“情绪就是一条小河流,让它自由流淌就没有太大问题”,这次在此基础之上,我又知道了,由于我们一般人做不到静观小河流淌,常常会筑起自己的水坝,又不太有机会规律性地开闸放水,以致决堤之后就是一顿情绪洪水泛滥。更有甚者全面溃堤,那可就是精神分裂了。因此,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告诉别人自己的情绪,如何与自己相处更好,这样别人的安全感会更强。对此我深有感触啊!
心安理得的关键是与自己的父母和解。心理学的与父母和解是为了自己的更好成长发展,有别于传统孝文化。当你打骂孩子后不要自责,自责其实是对父母的攻击。而你自身的能量是与父母相连的!爸爸的精子与妈妈的卵子遇到的那一刻形成“我”,时时刻刻的体验在更新,被认可的体验就会保留在我们的人格之内,不被认可的体验就会散落在人格之外圈。0-6岁,孩子与母亲的链接决定了它的核心人格;7-18岁,孩子与父亲的互动决定了它的社会化人格。我的生命里曾发生了什么?我在什么地方卡住了?什么地方设限了?什么地方不被接纳?
韩老师从她的1200例心理咨询个案数据给出经验之谈:与父母关系不好的人,他的界限很脆,处事比较僵硬,易有很多的应该执念,易患上抑郁症;而与父母关系好的人,界限有弹性,行为处事灵活,常会因势利导,生活得更轻松一些。
人其实就是在自我、环境与他人的自我整合过程中成长,通过把被排除散落在外的自我规整入自己的人格系统中得以完善自己。
起板理论说:因爱启航,一定能去到爱的彼岸!
敏感就是你遇见自己了---遇见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
我们爱孩子吗?不一定---有太多的自我证明,附和这个社会的标准,以及太多的应该;
孩子爱我们的百分之一百!
所幸,母性是个按钮:女人如水,为母则刚。当我们在这条路上走时,互为镜子,看初心,看起板,以爱出发,见人,读人,走向每个人的丰盛!
3月2日,10:00-12:00,我们一起开始《遇见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之韩薇老师读书会,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