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什么,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正如你吃什么样的食物,决定了你什么样的身材。
在社交媒体上,你选择添加的好友、关注的人,以及你此前阅读的文章,都决定了接下来会读到什么样的信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符合你观点的信息。在回音室中,你以为自己的观点是主流,实际上不过是个幻象。
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是“过滤气泡”,它更加专注于算法的作用。根据我们的个人信息和此前的阅读行为,社交媒体、搜索引擎或阅读类app会为我们过滤掉和我们意见不一致的信息,让人们活在一个个泡泡里面。
因此最近我选择了订阅新闻实验室,去捕捉里的独特带有思考的信息,看完文章后带来的第一个思考是:
平时我都是被一些什么样的信息所遮蔽呢?
最早的是娱乐新闻,接着是微商的信息,多次关闭朋友圈的原因在于垃圾信息过多。
现在是一些书单和商业的管理信息,微信读书里自己选择的文学书单。
接下来的思考是:
我选择使用什么样的APP?
之前有使用知乎与豆瓣,好奇心,简书与LOFTER,但随着时间也决定知乎上的问答也充斥着太多低质量的口水。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微信上沟通。需要使用什么APP来获取信息,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如果你有好的推荐,也可以告诉我。
我如何选择自己看的内容?
首先之前我一直阅读的是湾区,看国外的新闻,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社科,哲学认知等。
每天看看喜欢独特的公众号,比如丹尼尔先生,未读,安邸AD,写作三明治,侧耳SH,外滩教育,每日古典音乐,新校长,quora,思南读书会,三联生活周刊,上海交响乐团,书虫部落上海,SIR电影,外滩商学院等等。这些让我对信息有所进阶调整,长时间的网络接触,也让我对这方面的信息源头越来越重视。
我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
选书也是信息来源的一部分,一方面需要把书籍 按系统分类进行主题阅读,另一方面进行延续深度阅读。
对于一切观点,采取怀疑的半信半疑的态度去接受,并非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