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接触开发Android,已经差不多有接近两年了,从一开始学校设立的 Android 开发基础课启蒙,之后懵懵懂懂的入门,学习。到之后的实习,工作。一路跌跌撞撞,踩过不少的坑,自己也挖了不少的坑,然后也填了不少的坑。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一路的摸索学习中,也渐渐的积累了一些的经验,或者说是 tips 吧,不一定是对的、最好的处理方法。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简友指出哦~
正文
1.因为 图片加载框架很多,所以在对 Imageview 绑定资源的时候尽量解耦开,可以在一个 Util 中统一处理 ImageView 的绑定,在平常使用中只传 imageView 和 URL 给 Util.setImage()就行,不关心具体使用那一个框架,这样方便在以后切换图片加载框架
2.在使用 logger 工具时,也可以使用如上的方式
3.单独使用一个单例来管理全局的变量,数据,其中持有的 context 最好是 application 的,防止内存泄漏。单例也要注意加锁、同步,保证线程安全
4.创建新的 activity 或者 fragment 时,对于复杂的,非必须马上进行的,或者网络操作都要延时处理,以加快界面创建速度、切换速度。
5.对于所有的延时操作,要注意防止内存泄漏,尽量不持有外部变量,或尽量使用弱引用
6.对于所有的延时操作,也要注意对空置检查,例如在界面创建5秒之后进行 TextVIew.setText();如果用户没有等到5秒就返回从而触发了 onDestroy();这样就很容易触发 NPE 从而 crash
7.最好自定义一个 crashHandler 用于捕捉异常并打印 log
8.最好介入类似 bugly 的组件用于捕获线上正式版本的异常并及时解决(在开发环境中需要关闭,避免开发引发的异常污染线上环境)
9.最好全局定义一个 release 标志或者 debug 标志用于标志当前的是否为开发环境,然后对于一些sdk 或者一些操作做开发/正式环境的区别初始化或区别处理。例如在判断到设置的 releaseFlag 为 true 是才初始化 bugly 来进行捕获异常,但是却关闭 log 的输出等
10.多写注释,因为你也不能保证一个月后自己还能看懂这段代码的作用
11.命名真的要规范,尽量做到只看命名就可以知道其作用。文件的命名也要有技巧,尽量使用:模块_组件_作用 或者其他统一的命名规则,方便自己查找对应的文件,例如 staff_fragment_layout.xml,staff_listview_item_layout.xml,staff_listview_adapter.java,staff_fragment.java等等,这样就能很清楚的知道那个是 staff 模块的界面,哪个是 staff 模块下 listview 的 item 界面及它的适配器
12.使用一个第三方库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这是不是一个成熟的库?在项目中使用的场景多不多?是不是必须的?自己实现的话成本大不大?因为第三方库引发的血案不计其数,而且很多人其实只是因为一个小的需求而导入一个大的第三方库,这样其实不划算的
13.编写代码时尽量简洁,符合面向对象编程,而且尽量做到代码可以复用。
14.要注意方法数65535限制,能不超最好,超了就用multidex解决
15.创建项目时最好是用最新的 sdk version,因为很多新兴的库都会要求比较高版本的 SDK
16.当项目的 version 大于23的时候就要开始注意权限的申请,因为在新的 android 版本中为了安全开始把权限划分成普通权限和危险权限,并且危险权限在manifests 中生命是不算数的,必须在使用时再次判断 app 有无此类权限,是否需要重新申请。(可以看看 RxPermission)
17.最好在项目一开始就自定义一个 Application,因为后来你可能需要用到一些库,然后这些库必须在 Application 中初始化。
18.最好定义一个 BaseActivity ,或者 BaseFragment,用于规范统一一些操作、流程
19.其他的代补充咯~
关于其他
这些都是个人的一些见解,有错的帮忙指出咯!
如果有能帮到你的,那也是极好的~
如果你也有一些心得,或者建议,欢迎分享!
知识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发挥它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