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感觉50年代很自然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西方化的,后来瞎变道了
“教育国际化”最早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西方国家提出的。当时我国正处在“入世”的阶段。“教育国际化”这一口号的提出是为了能让西方国家的教育事业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早在二十几年前,印度的一个联合国委员就曾尖锐地指出,“教育国际化”实际上是“教育西方化”。我们将这一口号接过来高喊“教育国际化”实际上是在做教育“非中国化”、“非民族化”、“超国家化”。所以,我们在使用“教育国际化”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家庭:
如今许多父母非常重视孩子从小的英语学习,甚至请了外教,但是无奈孩子根本不感兴趣,学不进去。对此,Mxuer说:“孩子学习英语,兴趣是关键,为此童趣的语言环境很重要。”爱贝把每个教室都布置成童话的世界,让孩子通过游戏、歌曲、舞蹈去感受,多感官学习。这样甚至到了下课时,孩子依然还会沉浸在多姿多彩、充满趣味的学习方式中不愿离去。这种方式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学校:
外语课程学习热和外语考试制度设立,高校专业生和非专业生的英语学习要求,小学课本设计
孔子的最高教育理想是“仁”。“仁”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109次。什么是“仁”?子曰:“爱人”。孟子也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的教育理念,不仅与西方最有影响的柏拉图的“哲学王”教育思想、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不谋而合,而且要远比后者更为丰富和超越。——现代高校和高层知识分子通读国内外书籍,深受这些领先世界的国家和思想家的影响
社会:
大量洋货的涌入,追星族的热潮,“中国制造”问题未解决中国仍旧在落后,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出国学习出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