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会遇到烦恼,遇到孤独,遇到想不通的时候。有时我们需要一个全知全能的智者来指点迷津。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点“”小确幸”来先安慰自己。我们需要大而全的巨著来从根本上增加自己思想的深度,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一些小而精的书迅速启迪自己。有几本小而精的书一直陪伴着我,当我难过、浮躁,苦闷的时候,这些小而精的书就是我的解药。也许它们并不尽是打开我心结最直接有效的“特效药”,但它们更像是“速效救心丸”,总能第一时间给我帮助。
<h1 align = "center"><big>一.《浮生六记》</big></h1>
终日蹉跎酒对歌,浮生若梦几离合。天南地北奔波久,剩水残山已无多。
最开始知道这本书,是初中有篇文章《童趣》节选于此,“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当时只是觉得佶屈聱牙,但是颇有趣味,能把蚊子比作闲云野鹤。后来我在心境最浮躁的岁月,朋友推荐给我这本小书。我对古书不太感冒,刚开始怎么都读不进,但是朋友说,一旦你读进了,以后你每次看这本书,都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宁和。前人对此书曾有“幽芳凄三角,读之心醉”的评语。我便耐着性子读下去,渐渐读出了一种心境。书中记叙了作者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各地浪游闻见。文辞朴素,情感真挚。正如有人评得精到:
“和谐,是人生最理想的一极;悲剧,则是命运最现实的一极。在《浮生六记》里,我们惊叹于沈复(字“三白”)的幸福与不幸。喜与悲,互补在《浮生六记》里面,如同一枚钱币的两面...."
人生如浮萍,读这书,总是不自觉地略去那些雨打风吹事,看风静无波时沈三白和芸娘的那份自在、那些闲趣。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悠游泉石,烟火神仙,这才是不枉此生。
<h1 align = "center"><big>二.《小王子》</big></h1>
有人说:当你读懂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不是个孩子了。
这本书是我的案头书,我时不时就会翻开来,看看那些简单的话和文字。有时,我会一边看,一边听《小王子》电影的插曲《我的救赎》,每次我都会感觉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功利。那个世界也许也是孤独的,但是并不寒冷。那个世界,有玫瑰,鲜花,有只有一个国王的星球,更有一直保有童心的小王子....
《小王子》是一个童话,但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童话。它充满了对我们的生活状态的思考,是一个所谓“哲理童话”。但它没有讲任何大道理。它甚至没有“娓娓道来”地讲任何道理。它与说教无关。一切都是蕴藏在这个如诗如画的故事里,蕴藏在星星、沙漠和清泉里,蕴藏在小王子银铃般的笑声里。它就像真理本身那么朴素动人。合上书,你会觉得甜美而忧伤,也许还会有点想哭呢。有人说这是一个沉重的童话。也许是吧。深者见其深,浅者见其浅,却都能有所触动有所感悟。
有个读者曾在参观《小王子》的展览时留言,道出很多人的心声:
十几岁的时候渴慕着小王子,一天之间可以看四十四次日落。是在多久之后才明白,看四十四次日落的小王子,他有多么难过。
因为小王子,所以让我觉得幸福可以是那种很简单的东西,包括死亡。也许,一些关于爱和责任的关系才是幸福的诠释,我们所忧伤的只是世界上只有一模一样的花朵,而没有狐狸的小王子、小王子的玫瑰,我们所害怕的只是天空很大却看不清的孤独...
<h1 align = "center"><big>三.《少的力量》</big></h1>
在我看的讲述极简生活的书里,这本是给我启发最大的一本。每当很多琐事扑面而来,不知所措时,我就会翻开这本书,哪怕就看几个标题,哪怕对我实际解决问题没有直接的帮助,但是还是能让我的思路清晰一些。
这本书主要教人如何从现代重压的社会下学会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到最重要的事情上,从小事入手逐步养成好习惯。
把“少”的力量付诸实践的六大原则:
1.自我设限,才能够选择最重要的
2.去粗存精,以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效益
3.化繁为简,去掉不重要的
4.全神贯注,实现高效能的重要手段
5.养成习惯,实现长远进步
6.从小处着手,确保成功
给我启发最大的两点,一个是“设限”,一个是“每天先做三件事”,要点书里讲得很明白,大家可以去学习下。其中设定限制的三原则我一直在使用,分享如下:
设定限制的步骤:
1.分析你目前的使用频率,在你认为比较理想的数字基础上,把它限制得再少一点。
2.再检查一个星期,看它是否适合你。如果不适合赶紧调整,并再检查一周。
3.持续不断调整到适合你的程度,然后把遵守它培养成你的一种习惯。
<h1 align = "center">四.<big>《眠》</big></h1>
17天,我不曾合眼。17个白天,17个黑夜,无眠的世界,你能做些什么?
当我失眠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到这本小册子。“每当想起这作品,春天罗马街市的光景便会在我的脑海里苏醒过来。人们大着嗓门比手画脚地站着聊天,汽车转来转去地寻找可以停车的空隙,鲜花店前满溢着艳丽的色彩。好啦,今后还得设法混下去。”村上在后记中如此回忆。
《眠》是一本小而美的书,一共只有两种色彩,暗蓝与隐隐闪光的银。角度和笔触都极为柔软细腻。《眠》中的主人公因失眠而觉醒,重新意识到自身、重获自主和独立。本书由德国著名画家卡特•曼施克配上插图推出单行本,这是我见过的插图和原作完美搭配的典范。
故事简单:女主人公过着简单的居家生活。辛苦的丈夫,可爱的孩子。某一天被梦魇惊醒。从此失眠。拾起了许久不看的书,就着白兰地和巧克力。间或在夜晚开车游荡。慢慢思考过往的改变和失落。读罢,难以言状的解脱感。我们肉体一直在机械化前进着,却忽略了灵魂不做声张的抗议。正如米兰昆德拉说,慢的乐趣跑哪里去了。
很多人都对书中这段话情有独钟:
我们尽管是再合适不过的旅伴,但归根结蒂仍不过是描绘各自轨迹的两个孤独的金属块儿。远看如流星一般美丽,而实际上我们不外乎是被幽禁在里面的,哪里也去不了的囚徒。
<h1 align = "center">五.<big>《听听那冷雨》</big></h1>
很多人在心绪不宁或者百无聊赖时喜欢品读散文,尤其名家之作。我也不例外,好的散文集都短小而精干,随便读一段都是美妙的享受。我尤其喜爱余光中老先生的《听听那冷雨》,我手机里还有其中几篇名作的朗诵版本。每次读这本小书,随手翻上几页,都能感觉到雨后的清爽,整个人都会放松下来,比听音乐、散步都有用。余光中老先生用词的绚丽、繁复,想像的超绝,都令我倾慕。
有人说红尘陌上,独自行走。那些邀约一同绿萝扶襟,两鬓霜染,携风采雨的人兀自走散。只剩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落花独立,一个人的巴山夜雨、独剪窗烛。窗外,细雨蒙蒙,万家灯火,像雾像风,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在某个愁绪涌上心头的夜晚,不妨《听听那冷雨》: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h1 align = "center">六.<big>《一座城池》</big></h1>
有人这么评价此书:
这是除了《加菲猫全集》以外,唯一一本能让我看了五遍以上还依然笑得跟个傻逼似的的书。而且,七年过去,我还是傻逼一样的认为它依然是韩寒写的最好的书。
是的,这是一本有意思的小书,每次看我都能再发现笑点。生活、工作的压力常常掩埋了我们的笑容,我们太需要这样轻松幽默、看上几页就能发笑的小书了。
有人说,韩寒一贯的风格就是故事特简单。这本《一座城池》的故事骨架绝对简单得出奇:“我”和“健叔”(实际上只是长得老而已)因为莫名其妙地涉嫌杀人而不得不逃跑,逃到了一座城池;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中,经历着在我们国家每天都会发生可是又荒诞到每天都不会发生的各种事情。涉嫌杀人,只不过是给主人公一个进入城池又不能融入城池的非正常生活的理由,给出一个主人公不得不持续躲在城池里的动机。这就像是唱戏,先搭了一个舞台,并给了一个演员上台的锣鼓点。
短短一本书,城池就着了三次火:化工厂、小店、市政府区;而每次着火,都会聚拢更多的人来,人一多就更容易疯狂,于是全书都归结在一种全城整体的疯狂中。最后人民在灾难事故中全城抢劫,在极度荒诞中接近真实,达到高潮。很多人觉得后面写得比前面要好,因为后面更荒诞,也更接近现实。
辛辣,现实,调侃,黑色幽默,一本小书能做到这些,已然足够...
———————————————————————————————
曾有智者说:读书也许不能解惑,但总能让心沉下去,让快乐浮上来。我深以为然。这个世界很大,大到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无比渺小。这个世界又很小,《一座城池》便有万千风景。我们彷徨、寻觅,在芜杂的琐碎里探求《少的力量》。我们坚定、执着,在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还住着《小王子》。时间如白马,《浮生六记》,已含百态人生,难也好,幸也罢,不妨《听听那冷雨》,观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愿君好《眠》,雨过天晴后,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您也有钟爱的小而精的好书良药吗?ிிி❀❀❀(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