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今天,就要从“20出头”的大军转战到“30不到”的队伍了。这是一个分水岭一般的有趣的年龄。20出头的我们刚从大学毕业,错误能被原谅、任性能被包容。而社会对于30不到的我们,要求突然变得严苛起来。那些小性子小脾气不再被标榜为“个性”、“可爱”,而“责任”俨然成了标配。
身边那些在我看来还像个孩子的老同学,不知不觉就成了人妻、人母,渐渐淡了联系。而我,就像朋友所评价的,内心住着的依然是十三四岁的孩子。
拥有比同龄人成熟且严肃的外表,却有着幼稚而滑稽的个性。朋友说,第一次见到我时,被我严肃的外表吓得不敢跟我搭话;朋友说,我的形象气质总能让人联想起教导主任。也许正是因为有自知之明,才一个劲地装嫩、装孩子气。时间久了,也分不清究竟是天性使然,还是为了平衡外表而刻意为之。
一直觉得,自己无论是家庭构造还是个性,都有几分像小丸子。乐天、执着,还有点傻气。我以为,我可以一直没心没肺地像个孩童一样天真地活,然而却不可避免地,拥有了这个年龄层共同拥有的问题:渴望爱情。
好心的同学给介绍了一个从社会标准来说,很优秀的男孩子。在25岁这个不大不小的年龄,第一次相了亲。言谈间,男孩表示,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30岁之前一定要结婚。我问他,如果29岁还没有遇到喜欢的人呢?那就降低标准,总之一定要在30岁前结婚,他坚定地答道。听完,我反而有些失望。选择一个共度余生的人,原来可以不用走心。
究竟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呢?40岁时考研和20岁时一样需要勇气;50岁时恋爱和18岁时一样小心翼翼;70岁时摸钢琴和10岁时一样,充满好奇……上帝没有教典指明该或不该,仅有一次的生命,尽兴就行。
最近也开始学着大人应有的样子,规划起未来的生活。不止一次地在梦里梦见自己的父母。梦见他们瘦弱,但仍悉心照料着自己。梦见自己带他们去台湾玩,买景点门票的时候才发现没有现金。我焦急地掏遍身上的口袋,最终也只能接受事实,被拒之门外。
父母亲和我一样,不愿被社会公认的标准所束缚,在年届不惑的时候才遇到对方。那一年,他们前卫地选择了旅行结婚。父亲常常告诉我“你以后如果结婚,不要摆酒席,辛苦了自己,热闹了别人。去旅行吧,像我们当初一样,自由自在,实实在在。”
这个实实在在的老头今年已经63了,如果不染发,头发花白。我梦里的焦虑正如我现实的焦虑一样,我急于求成,渴望早早地赚很多钱,可以尽可能地带他们去看看这个世界。我怕来不及,我怕他们等不起。可我也不得不接受,25岁,依然一事无成的自己。
25岁,仍然有自己都受不了却又戒不掉的缺点,也有在别人看来还算拿得出手的优点;对未来仍抱着浪漫的天真的幻想:觉得自己的梦想能实现、觉得命运会在某一天改变、觉得能遇到那个可以称之为soulmate的人……
成熟与幼稚交杂,依赖与独立相逢。我们终将褪去稚嫩的壳,或华丽,或平庸。只希望若干年后,回头看这个只有结局漂亮才有人愿意聆听过程的世界,我们依然愿意拥抱不怎么样的自己,依然愿意歌颂平淡如水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