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三三》,就觉得一股溪流从心里流过,携带着不着痕迹的,但清凉,柔软,莫名的忧伤。
鱼儿打挺,白鸭畅嬉的溪流旁嘉树成荫,雀儿清脆的声音叮叮零零地从草丛里断断续续地传来,勤劳的人儿以喑哑的嗓音唱着意义含糊的歌在忙碌着;寻寻常常的场景中三三却意外地迎来一次遇见,“三三……慢慢地把头抬起,望到那生人的脸目了,白白的脸好象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就像贾、林初见时的四目结下三生缘,三三想必是因这一望心里而有了电闪雷鸣的悸动。
三三有些封建的思想,旧社会的习俗在她身上隐约可见,可并不让人觉得讨厌,倒认为她是个极其婉约害羞的女孩。她应是有着闪烁不定如小鹿般的眸子,极小心地接触风俗人情的种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生养她的地方,对于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的景象,她早就司空见惯了,所以才有着大自然的初始之美吧。
虽全篇小说都没有描写感情大起大落的片段,却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留在人心上的印痕,淡淡的,轻轻的,但拭不去,擦不掉。在得知白脸人死后,“三三站立溪边,望到一泓碧流,心里好象掉了什么东西,极力去记忆这失去的东西的名称,却数不出。”霎时鸟去林空般的空荡荡的寂冷也不过如此。
全文的风格是让人舒服的,是因为三三纯白的友情,隐约的爱情,不温不火,不矫揉造作,一如当地的风情。这种美好的感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宛如一碗用文火慢慢熬成的粥。她的喜欢不似荆棘鸟,义无反顾地扑向死亡,轰轰烈烈地爱却带着恨。
沈从文先生的语调一向波澜不惊且云淡风轻,不落痕迹却一语中的。于是深深浅浅的忧伤在文中自然而含蓄地藏着。“喜欢”这个美妙的词语被沈从文先生写得源远流长,读者期待团圆的心情被放大却不得不稍带遗憾地接受违意的结局。
喜欢是你宝殿留出的清泉,淙淙地奔向远处不知名的地方,只晓得一汪柔情环绕。你看,喜欢风轻云淡,喜欢闲云野鹤,喜欢陌上花开,万分的喜欢都是飘渺的流岚,奔跑的麋鹿路过手里的风车,喜欢的感觉是那片澄澈的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