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孔子家语
据说过去私塾教授小朋友要认识的第一个字就是“孝”。
中国文化传统非常推崇“孝”。而民间谈到孝顺,最常被提起的典籍便是二十四孝。在这些感天动地的故事中,很有些令人不寒而栗的部分,比如郭巨埋儿奉母。
这个故事有几个不同版本,大意都差不多:晋代的郭巨,本来家里还算有钱,在他父亲死后,他把大多数财产都给了弟弟,家境就逐渐变得贫寒起来。郭家有个不到三岁的幼子(也有说是婴儿),郭巨的老母亲非常疼爱,常常省下自己的食物给孙子吃。郭巨跟妻子说,这样不行啊,有违孝道。咱们得把儿子埋了,好专心奉养母亲。于是就在后院树下挖坑。
为了专心孝敬父母,竟然要把年幼的儿子活埋……实在太吓人了。春秋时期,有次宋被楚围城,城中百姓“易子而食”,这样的惨剧活生生的出现,也跟这种极端的孝顺思想有关。
三纲五常发展到杀妻食子还理所当然的地步,当然必须要被粉碎。也是由于有这种思想的存在,甚至导致不少现代人看到“孝”字就退避三尺,难怪会有“父母皆祸害”这样的小组出现。
那么,尽孝到底应不应该?应该的话,怎么做才合适?其实,在还没有被各种迂腐的思想侵袭的上古时代,早有圣贤给我们做了榜样。
虞舜,名重华意双瞳,据说是因为天生有两个瞳孔
。黄帝的第八世孙,是帝颛顼之子穷蝉的直系后人。不过从穷蝉开始直到舜这一支就一直都是平民。
舜本身是一位孝子。而对于五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尚书》中说舜“慎徽”,明确地说明了舜帝对礼法忠孝恭谨慎重的态度。不过他推崇和身体力行地尽孝的方式却充满了生活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舜的父亲叫瞽叟,瞽的意思是瞎眼,叟就是老头。于是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瞎眼的老头。这里很有意思,不晓得这名字是说他眼盲还是心盲,不过从后续的记载来看,这多半是史官在骂他瞎了眼。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舜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史记·五帝本纪
舜生母去世很早。父亲续弦给他娶了个后妈,后妈生了个弟弟叫象,太史公说,舜的父亲瞽叟顽劣愚蠢,继母刁蛮跋扈,弟弟桀骜不驯。而父亲大概是被续弦的妻子迷得神魂颠倒,跟老婆和小儿子三个人串通一气,处心积虑地要除掉舜这个眼中钉。
继母等人的阴谋,没能在聪明的舜身上得逞。同时,在防范家人阴谋的同时,舜仍然克尽孝道,把爹妈伺候得妥妥贴贴,对兄弟也是和颜悦色。他的方针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需要我,呼之即来,想杀我,没门。
这不光需要有强大的内心,还得有非凡的手段。《审死官》中,包龙星的父亲告诉不成器的儿子,做贪官要奸,做清官要比贪官更奸,就是这个道理。舜的这种行事作风和能力,被四岳推崇,并打动了帝尧,以两个女儿为赌注来测试他是否有经略天下的能力。
《五帝本纪》中,记载了瞽叟等人数次阴谋杀害虞舜。
其中一次,是火烧谷仓。
这谷仓哪里来的呢?上一篇在讲帝尧考验舜时,先嫁给他两个女儿,舜把两位妻子调教得恪守妇道、孝道,虽然出身矜贵,对待邻里也是平易近人,当然这跟尧对女儿的教育也有莫大关系。然后帝尧安排舜在历山耕作,历山的居民便相互谦让,不因田地纠纷而冲突。舜到雷泽古大泽名,中华文化中具有神圣地位
渔猎,渔猎的人也是互谦互让不再因居所之争反目;在黄河河滨制陶,这一带出产的陶器就都质量上乘,无偷工减料。
总之,只要舜在,民风就会随之高尚起来,如果他做生意,就会带动所在的整个市场欣欣向荣健康发展。舜工作生活的地方,一年就会陆陆续续有新的居民入住,形成村落,两三年后甚至会具有小城市的规模。甚至还有有传说,舜在劳作时,山里的飞鸟走兽都会来帮他犁地、除草。在帝尧眼里,舜的这些表现已经初步展示了他的贤能。于是赐给他各种华美的衣物用品,上等的乐器,还给了他谷仓,牛羊等等诸多赏赐,然后打算做进一步考察。
放在我们普通家庭,做父亲的,显然会因为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可是舜的奇葩父亲和家人,却妒火中烧,更加想杀了他然后霸占他的财产,还有女人。
舜在拿到赏赐之后,按他的行事风格,应该也是拿来孝敬父母,跟弟弟共享的。不过这些人并不满足,有了这些后,他们反而更加想独占这些财产。于是某天,瞽叟打发儿子修葺谷仓。等舜爬上去后,瞽叟就撤了梯子,在下面纵火。
不知道上古时代的谷仓具体是什么样子,不过去过农村的人都知道,我国农村传统上的谷仓,大体是圆柱形,上层是个倒圆锥,土木结构,内部存放干草、粮食,屋顶以厚厚的茅草覆盖。首先,在谷仓顶上,没有梯子之类的工具是很难下来的,然后,这东西极易燃烧。因为是天子所赐,这个谷仓规模应该不小,高度不会低,也更好烧。
所以瞽叟是打好算盘要烧死儿子的。结果,舜拿着两只斗笠穿在胳膊上当作翅膀,就那么呼扇着跳下来,安然无恙,还没等父亲和弟弟反应过来,就逃得无影无踪。这一手,虽然没有伊卡洛斯那么帅,但是显然效果也不错。
放火不成,瞽叟与象母子改变了策略,打算活埋。就找个借口,召舜回来打井。
对于父母的需要,舜仍然是召之即来,二话不说就动手。这次,瞽叟跟象等舜挖得深了,就开始往井中填土要把舜堵死在井里。他们想,上天难不倒你,入地你总躲不掉吧。
一伙人认定这次舜必死无疑,父子儿子美滋滋地开始分财产。象说这主意是我出的,我来分,大哥娶了尧的两个女儿,归我,那张高级古琴也归我,其他财产牛羊稻谷,孝敬父亲母亲大人。这么看起来,象好像也是个孝子。于是,象跑去舜的居所,大大咧咧往堂上一座,架上舜的琴,边弹边唱,乐不可支。
忽然舜不知道从哪突然冒出来了。舜这次没有躲起来,大概是担心家里两位如花似玉的妻子被弟弟欺负。所以在事发后立刻就回到家里。原来,舜刚刚下井,就在井壁挖了一条通道,到瞽叟和象落井下石时,就从旁边的通道跑掉了。
象就如见了鬼一样,慌乱中忙说,大哥啊,我好想你,以为你死了,现在正悲痛难忍,睹物思人,弹琴解郁。舜也不揭穿,仍然很淡然,说:“真是好兄弟啊”。然后跟没事儿似的,一如既往侍奉父母,兄友弟恭。
可以看到,舜对待家人,一直都是全力帮助,尽其所能,只要父亲有需要,就总是能找到他。但是另一方面,舜对危险的嗅觉也十分敏感,总是能预知亲人的不轨图谋,虽然召之即来,但是来了之后,都给自己留下了退路,没人上房还要拿俩斗笠,也没人打井一开始就先在旁边挖个逃生通道吧。在做好防范措施后,敢不忘孝心,屡蹈险地。
于是在这几件事后,尧就正式安排舜进入政坛,全方位考察和培养这位未来的接班人。
孝子无惧,善心不愚。
《孔子家语》中记载,曾子名参(cān),字子舆。孔子高徒。
干农活儿时误伤了作物的根茎,父亲抄起大棒就打。曾子不躲不闪,直到被打昏在地里,很久后才苏醒。曾子“欣然而起”,跟父亲说:“父亲打得好,教训的是!”。然后回到屋里,操琴唱歌,以便父亲听到后知道自己身体无碍。
孔子知道此事后大怒,宣称不再见他。曾子认为自己尽孝无罪,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昔日虞舜至孝,任何时候父母需要时总在身侧,但当父亲想杀他时却找他不到。小小的责打自然该恭敬承受,大棒来了就得逃走。这样既能成全孝道,又避免父亲犯下杀子的罪名。现在你父亲大棒打来险些打死你,万一真把你打死了,你就是陷父亲于不义,乃是大大的不孝。
曾子恍然大悟,登门向夫子请罪。
读过一些儒家著作之后发现,孔老夫子其实一点都不迂腐。他实际上是个爱生活,爱吃肉,爱和平的理想主义者。之所以我们会认为儒家是迂腐的代名词,实在是后世的腐儒败坏了老先生真正的思想。
亲慈子孝,中国人对家庭的憧憬,莫过于此。慈、孝相辅相成,既不能对子女溺爱,也不要对父母愚孝。上古的先人,早已给我们留下样板。但是迂腐的文人或别有用心者,却把孝行极端化到恐怖的境地。要如何去做,我们应该有辩证的判断,而不是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
面对数千年积累的传统文化,是把它当作宝库还是垃圾堆,全在我们自己。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附言
《二十四孝》第一个故事“孝感动天”,讲的就是虞舜的故事。所以我这篇其实不是读史,是在读孝么?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这个时代,像我一样常年在外,对父母无法随侍在侧的人,也只好拿这句话聊以自慰吧。
参考
- 史记·五帝本纪
- 尚书·舜典
- 孔子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