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妈妈饶有兴致地做了家乡传统的小吃——艾糍给我们品尝。这种小吃,一般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有芝麻、花生、砂糖等食材做成的馅儿。虽然艾糍通常只有在清明前后才做,可是妈妈说,只要我们喜欢吃,她随时都可以做。
艾糍的那种味道,就像是春天的味道。绿绿的松软的皮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有一点儿粘,却不粘牙齿,再加上遇热已成糖浆的清甜的馅儿,简直让人停不了口。妈妈从摘叶、切碎、煮艾、放米粉、揉团…到做成各种形状的小青团,单是观察就让我大开眼福。与西式的烘焙制作方法讲究份量精准到克不同,我问妈妈关于食材的份量,她总是淡淡地说:“差不多就好”。而凭着这种“差不多就好”的方法,妈妈每次都没做失手过。从上述中西两种制作方式,对中西思维方式的迥异或可窥看一斑。
妈妈在制作的时候,幸福地向我述说姥姥曾经是如何向她传授做艾糍的心得的。我在其中不但学会了制作方法,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代代爱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