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学历可以证明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了一些学习任务。
完成之后有没有可能利用起来,是另一回事。
学以致用才不会导致知识浪费。
————我是不够华丽的分割线————
我的父亲小时候得了脊髓灰质炎,也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经历几次手术治疗,还是留下了残疾,一条腿有点跛。虽然成绩不错,但上完初中,就被爷爷安排去学手艺谋生。
那个年代手艺人收入不错,我们一家四口的小日子过得挺好。爸爸工作时间相对自由,闲暇之余,最爱看书。傍晚时分,爸爸常坐在家门口吃饭,不一会儿就能围一圈人,因为大家都爱听他讲典故,即使随便聊聊天他也是妙语连珠,能言善辩,幽默风趣,尤其擅长讽刺。总能乐得大家哈哈大笑。
关于亲子关系,爸爸常说两段谚语。
一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二是:刺猬说自己的孩子光,黄鼠狼说自己的孩子香。
对我和弟弟的态度,爸爸比较倾向第一种,相信遗传基因。妈妈比较像第二种,护短。
爸爸24岁的时候,迎来了他的大女儿,因为太疼爱,一直叫我大儿子。常给我买各种新鲜东西,也常送我书。比如成套的《聪明的一休》,还有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等等,这些书都是我的宝贝,别人要是借去看,我会天天惦记着催他们还。
我家有整面墙的大书柜,里面的书籍种类繁杂。我小时候就睡在书房,床对面就是大书柜,每天拿各种书看,虽然很多字都不认识,倒也看的津津有味。小学时期的我比较偏爱旧旧的薄薄的古文,一口气可以翻完的那种,比如《千家诗》和《孙子兵法》。像四大名著之类比较厚的书需要翻很多次才断续看完。久而久之练就了一目十行的看书习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翻完了书柜里大部分书籍,不过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弟弟比我小五岁,我们的童年是很快乐的,玩耍的时间很多,但我们不爱出去跑,家里就有很多乐趣干嘛还出去疯呢?除了看书,就是一起做游戏。只要爸爸在家里,就会给我们讲历史故事,天文地理,奇趣杂谈,还会教我们打扑克,下跳棋象棋军棋五子棋等等。爸爸会用平等而温和的方式跟我们聊天,开拓我们的想象力,鼓励我们表达自己。每天全家一起吃饭时,爸爸会突然冒出一句对联或者古诗词甚至电视广告词,我总能第一时间抢答接住下句,急得年幼的弟弟跳起来捣乱,然后大家都笑他。弟弟记广告词很厉害,惊人的记忆力,估计就是在饭桌上被激发的。
我看到有些同学的爸爸很凶恶,总是大声骂孩子,还有一些爸爸少言寡语,跟孩子极少交流。于是有一次就在饭桌上感叹:“我们家真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家庭啊!”这句话妈妈一直记到现在。
我小时候给父母挣了太多赞美,所有人都夸我是个天才少女,从来不用父母操心,一切事情基本自己完成。
我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就组织邻居孩子们坐在我家院子的葡萄架下,挂起小黑板,教他们1+1=2。比我年纪大的姐姐们也心甘情愿跟我一起玩幼稚的过家家。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的成绩就一直是全班第一,一直当班长兼文艺委员。至于学习秘诀,我分享过很多次,其实只有一句话:上课认真听讲。课余时间我很少学习,都是看课外书和玩。不懂为什么其他孩子那么勤奋学得那么苦还没什么进步,其实考卷里的都是课堂上老师讲过的内容啊!我很喜欢考试,因为总是能拿到第一名,三好学生,还有优秀班干部。每次期末考试后我都把奖状拿在手里,鲜红的100分秀出来,慢慢走回家,一路上收获家长们的无数赞美和孩子们的羡慕嫉妒恨。
我们那个地方,只要过节一定有演出活动,只要有演出就一定有我的节目,唱歌也好,跳舞也好,常会得奖。本地电视台也经常放我的歌,我妈最得意的就是这个。看!我女儿又上电视了!
我弟弟比较出名的是象棋。大人都常输给他。他一向气势汹汹地开局就喊:“我让你个车马炮!”大家看着这乳臭未干的小屁孩都大笑。后来输了棋就服了,这小孩还没上学就这么厉害,简直是神童啊!
弟弟上学后,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爸爸潜移默化的教育都融入生活中,比如突然拿出一个地球仪,父子俩可以指点着大洲大洋聊一整天。全家一起看个电视剧,谈古论今旁征博引的内容比剧情还精彩!
爸爸的自学能力非常强,口琴,编织,古文,机械。他花了十多年时间研究易经八卦,现在已经能掐会算赛神仙了。神仙看的书真是天书!虽然都是中国字但我表示真的看不懂!不信你去找一本《增删卜易》来洗洗眼睛吧。
我和弟弟一致认为爸爸对我俩的启蒙工作做的很棒。最重要的是,我们姐弟二人,从未感觉到自己的爸爸跟别人的爸爸有什么不一样。只有庆幸我们家的欢乐氛围很好,艺术气息较浓,比别人家沉闷无趣或者吵吵闹闹强太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