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我将就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款小众APP——《榫卯》进行体验分析,从产品本身出发,就产品运营、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想法,借此来锤炼自己的产品感。
一、产品本身
1.1 产品定位
《榫卯》是tagdesign出品的民艺系列之一,另一款广为人知的应用是《折扇》——普及古代折页纸扇的相关知识。《榫卯》,名字取自所要介绍的的古代木工连接材料的结构——榫卯。介绍了古代建筑上常用的各种榫卯结构以及古代建筑常用的各种木材。
这款APP如其slogan所言,“献给所有热爱木头的人”,产品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小众群体(热爱自然、木头和设计的人),用户群体涵盖范围较小,这直接决定了其后期运营推广和盈利手段的匮乏,难以大规模变现的特性,造成“圈内口碑不错,但知名度并不高”的怪象。
1.2 产品分析
1.2.1 功能分析
其功能非常简单,就是普及榫卯、木材、器具、历史等古代木工相关知识。因此,知识输出是其主要目的。下图是其功能架构,棕色标记的是主要功能。
榫卯
木
器
史
1.2.2 视觉设计分析
配色分析
- 配色以典雅的灰色为基调,采用中间白向周围辐射的渐变色背景,将主体凸显出来,很能吸引眼球。
-
字体采用宋体,黑色大标题,灰色正文小字,按照从右往左的竖线形式书写,非常典雅和古朴。
交互设计
- 内容以全图形方式显示;
- 功能列表以图标形式整齐排列在右侧抽屉中,黑色打底,白色图表;
- 交互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点击实现,榫卯界面中,通过双击可以将榫卯拆分开来,借此可以窥到榫卯的结构,此外还可以通过双指缩放、调整来缩放、旋转榫卯结构。
1.3 存在的问题
① 定位尴尬,决定了其必定小众;
Tagdesign为产品定位为教育和普及知识型APP,因此,可以肯定是希望产品用户群体覆盖面尽可能的广泛。但是由于内容本身(木工)比较冷门和生僻,其定位就略显尴尬。为此,团队将产品slogan修改为:献给所有热爱自然、木工和设计的人。
② 用户粘性极低,多为“一次性用户”;
产品本身可玩性不强,在初次打开APP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很少有用户再次打开,用户粘性极低。
究其原因有:
- 产品本身定位为普及知识型APP,因此,用户在初次打开之后,获取了普及性的知识就不会再打开;
- 产品本身内容有限,可探索和挖掘的空间很小,缺乏持续的新内容补充;
- 产品本身在满足用户好奇心之余,难以为用户带来实际的用途;
③交互方式有限,不够好玩有趣;
现有的交互方式包括:点击、缩放、旋转,单调无趣,难以让用户产生持续的把玩的动力;
④ 运营推广手段有限,传播度低;
由于产品定位小众,团队又缺乏有力的运营手段,因此,这款制作精美的APP其实比较小众,传播度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违拗了产品初衷:普及知识。目前公司团队,基本未做任何运营活动,产品基本靠偶然发现带来的口碑效应来推动;
⑤ 盈利模式匮乏,难以变现;
产品初衷就不为盈利。但是缺乏资金来源,将阻碍团队继续创作出优秀的产品。目前,主要收入来源为:个人的自愿捐赠。
二、应对措施
2.1 产品本身
针对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我个人有如下几点建议:
细分用户群体,明确产品定位
我认为对产品用户群体进行细分是很有必要的。产品的愿景是希望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但内容本身小众就决定了产品受众范围狭小,可以说,木工热爱者才是产品的核心用户,但是目前产品深度和广度都不足以长期吸引和黏住这类用户。因此,对这类用户,我们要拓宽产品本身内涵去增加用户粘性。细分用户,需要把握产品的层次感,既适合“阳春白雪”,也适合“下里巴人”。
挖掘内容深度,拓展产品内涵
当前内容都是非常浅显,因为产品定位为:普及性。但如果要拓展产品的丰富度,可以在垂直内容上深耕,在水平方向上拓展,借此来提升产品内涵。
垂直内容上,就是深挖所有相关的知识,争取做精做专。
比如,针对榫卯这一功能模块,当前仅有结构模型图和简单的介绍,可以考虑增加相关知识,如:榫卯的连接原理、应用场景(古代和现代)等;
再如,针对木材的介绍,也仅是简单的描述性介绍,可以考虑增加:树木辨认方法、树木分布情况、树木应用场景(古代和现代)等内容;
水平方向上,就是拓展相关联领域其他知识。
比如,可以拓展到与木工相关的木雕、木刻领域。
改变内容的生产方式,推动PGC向UGC转化
当前产品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内容生产由开发团队一次性完成,后期缺乏新内容的加入,可玩性很低。因此,如果能增加专门的UGC生产模块,推动用户积极参与新内容的生产,将会为产品持续注入新的血液,大大提升产品可玩性;
我个人建议PGC与UCG结合起来,既能保证专业性,也能保证互动性;
拓展信息展示的维度,提升产品的可玩性
当前内容展示以图为主,文字辅之。信息的展示维度较少,我建议可以结合其他的方式,比如加入声音和视频模块。
充满磁性的声音来讲解相关的内容,配合视频的直观印象,将会大大提升产品的趣味性,有效的增加产品可玩性;
2.2 运营策略
与相关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影响力渠道
这类产品由于受众本身较小,因此传播影响力的渠道有限。一个很好的渠道是,与一些民间艺术组织或者官方的一些相关组织合作,借助比较成熟的组织去打开自己的影响力;
推动产品向社区化转变,提升线上运营效果
小众产品受众的一个特点是:分散性,因此,通过建立社区去聚集这类爱好者,为其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思路。通过一些线上的运营活动来增加用户粘性。
比如:社区的话题引导,“你在生活中见过的榫卯”,就可以有效调动用户参与积极性;
比如:发起某些视频或者照片活动,用当下最热门的短视频来吸引用户参与和分享;
比如,发动一些产品用户在一些有影响力的评测软件平台撰写相应的评测文章,来提升产品知名度等等;
邀请行业知名人士入驻,提高产品影响力
邀请行业内知名人士入住,可以增加产品本身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也可以吸引一批这些人士的拥趸。
线下活动运营,增加用户粘性和参与度
线下的运营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加用户之间的归属感。形式有很多,比如与相关组织合作举行展览会;比如,线下见面交流会等;比如,邀请一些老的民间艺人去拍摄记录片讲述“木头的”故事等;
2.3 盈利模式
广告
广告是所有不直接面向用户收费的社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但是由于产品本身内容特殊,广告内容如何选择和形式如何投放要慎之又慎。
电商
我倾向于将这款产品打造为一款社区类产品,一旦成型,我认为周边的衍生物,如:高级木椅、木雕等产品将会成为一个赢利点,无论是自营还是与其他下游厂商合作抽取佣金都将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我以为二手交易也会是一个潜在需求,因此,平台可以作为第三方抽取佣金,也是利润来源。
娱乐
相关的内容书籍和影视作品(如纪录片),将会作为广告和电商之外的一个有力补充。
捐赠
当然捐赠也将还是一个渠道,尤其是当产品后期能做的很出色将会吸引大笔资金捐赠。
三、未来发展方向
由于产品本身内容相对冷门,受众有限,倘若不能黏住核心用户群体,产品很难存活下去。因此,我以为此类小众产品发展的思路主要有:引、聚、留三种方式。
1.引
《榫卯》只是民艺系列作品中一款,倘若能将内容拓展到民艺其他领域,如:折扇、木雕、脸谱等等,将会吸引各类小众爱好者的注意。内容的互补是聚集用户的前提之一,但多内容将会极大耗费制作团队精力,当务之急是做好一款成功的产品然后再向其他领域拓展;
在社区搭建好,产品在该领域已经做的比较好,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我认为可以考虑搭建一个平台,将相同的模式复制到其他民艺产品中去,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2.聚
小众应用用户的一个特点是:分散,因此,通过社区形式将分散用户集中起来,就容易产生较好的集群效应,容易形成品牌影响力;
我建议产品向社区化产品方向发展,这样可以比较容易的将同类爱好者聚集,利用社区的社交特性,增加同类用户的归属感和用户粘性。
3.留
好的应用是可以留得住用户的,深挖该产品相关知识,做到:又专又精,才能吸引核心用户持续使用。
我的建议是完善每一功能模块(榫卯、木、器、史)相应内容深度,争取涵盖所有可能知识点,向着专业字典的方向发展,建立独特的品牌效应(此过程可以PGC与UGC相结合,来降低团队人力物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