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新加了一个微信好友,如果你对他感兴趣,肯定会去看看他的朋友圈。很多人看完可能就是看完了,也就觉得,这个人发的内容挺生活的,这个人不喜欢发朋友圈等。那么我们还能从个人信息中了解到别的么?
小荻老师说,看朋友圈主要看4个方面:基本资料、内容发布频率、内容类型和评价类型
基本资料是指头像、昵称、签名和位置之类的。首先看看这些信息是否完整,特别是地理位置。
有些朋友的地理位置和他本人所在地是有明显出入的,比如位置写的冰岛。要么,他曾经在那里工作过,这种情况其实比较是少。
要么就是懒得改,或者故意没改。这种类型的人大多不喜欢在微信上聊天,他可能期待你有事说事,或者更希望你能打电话甚至是面谈。
还有一种是不知道怎么改的。那可能是他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比较低,也许是因为年龄的问题导致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比较慢,也许是由于地域原因,某些知识内容普及的比较慢。
然后你可以看看对方的头像。使用自己照片做头像的人一般是希望网络形象和个人形象相吻合的。那么他朋友圈的内容会更贴近他的真实想法,转发的内容也可能和从事的行业相关。
用专门拍的照片做头像的人通常对自己的形象很重视,那他们发在朋友圈的内容很可能是经过筛选的,只会发对自己的形象有利的内容。
而用生活照作为头像的人,对朋友圈的使用会更加随意,会更愿意展示自己的真实生活。
用卡通做头像的人内心可能有一块不容易碰触的净土,或者有着某种执念,一般人不那么容易会碰触到。
最后是用风景或静物做头像的人,他们可能比较内敛,内心有自己想要维护和守护的东西。朋友圈可能比较少发和自己相关的内容,更可能发的是行业相关的内容,或者是家人、孩子的照片。
基本资料是了解一个人的开始,看完这些你再去看朋友圈,可以对照之前的信息,验证一下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这样能更好的了解对方。那看朋友圈除了看发布的内容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看内容发布的频率。如果一个人平均一天发2-3条内容,那他可能把朋友圈当成生活或者工作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几天或者更久才发一条朋友圈,那他可能只是把朋友圈当成生活或工作的辅助。如果一个人每天刷朋友圈超过10条,那微信可能是他安身立命的工具了。
再来看看发布的类型。
朋友圈发布类型比较丰富的人可能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也许脑洞会比较大。
发布内容比较单一的人,比如都是自拍、都是图片、都是转发的链接等,那他们可能是基于某种运作方式来发的。
最后可以来看看评价类型。这指的是发朋友圈的时候带的文字,写的内容。一个人的评价可以看出他的开放程度。他是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还是更喜欢做一个内容搬运工或者旁观者。
看完这些你有没有觉得有点晕呢?反正我是有点的。一下子判断这么多内容有什么意义呢?通常我都会忽略看的基本信息,没想到这里面也有这么多内容可以分析。其实我们看这些,做这么多分析和判断,无非是想更进一步了解对方。当你更多的了解了一个人,你才能更好的和他沟通。知道了某种可能性,你和对方聊天的时候,对他反应的预期才会更合理。很多东西都不是绝对的,但是带着对这些可能性的猜想,你在和对方聊天中能更好的验证自己的判断,以及更快的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这才是正真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