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前上学,放学后,我会把教科书全背回家。想着回家会看它们,提高成绩。满满当当的书包十多斤重,常压得肩膀疼,书包也常被压坏。
可回家后,就忘记了计划,几乎没翻看过。班主任注意到了,几次提醒,叫我背几本作业就行,不用傻乎乎背那么多,回家又不看。
但我不听,一直都相信自己回家会看书的。结果都是想多了。
现在,也同样的情况。我常计划着写作,可拖延了好久才去。终于要写,但时不时玩会手机、翻看下新闻、消息。不知不觉时间就没有了。
可能出于一些目的,或是看过励志的文章、视频,受到鼓舞!想着改变现状。制定计划:要写作、要看书、减肥,想着改变!
但不幸的是,改变总是挺难的。或拖延、或转做其他容易的事,后来干脆把计划全抛在脑后。
晚上千条路,早上醒来是老路。想法是美好,但真正贯彻行动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2
想要进取、改变为什么这么难?
因为这是跟自己的本能做斗争!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我们大脑有两个各自运行又相互关联的系统。
• 一是感性的系统,属于天性本能,能产生感受、情绪、直觉,但不懂得克制。控制感性的大脑区域叫边缘系统。
• 另一面是理性,懂得约束自己,为了更大的利益能够延迟享受。控制理性面的大脑区域,我们称之大脑皮层。
《象与骑象人》中生动的做了类比。把理性比作骑象的人,把感性比作一头桀骜不逊的大象。人是懂得为了更大的利益而克制,而大象只看到短期的享受。
理性上我们计划去东边做事。但任性的大象却要去西边有水果的地方吃个痛快。人与大象经常在争斗,但人的力气远没有大象那么大,很难驾驭。感性经常占据上风。
同样的,在工作、学习的时候,理性脑告诉我们要专注。但感性脑却要我们打开朋友圈看看有没有新的消息,上网刷刷微博,看最近更新的电视剧,把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
明明知道有重要的事情,但就是被贪玩的“大象”拉走了。
3
第二个原因:看不见努力后的进步!
人是用肉眼看事物的,眼睛光速看到事物变化,并把视觉信号瞬间传给大脑,然后我们就会作出反应。
人是短视的动物,喜欢最直接的变化,但努力带来的提升效果是需要一段迟滞的时间后才能体现。
就像用热水器洗澡时候,水太凉,就往热水的地方扭。凉水不能马上变热。此时若更大扭动,几秒种后出来的水竟然变成了滚烫的!温度的转变需要几秒钟延迟时间,不是即时的。人改变后的成果也需要时间来看见。
曾经,我认真写作了几个月,每一篇文章都查资料、思考、分析、行文、修改,各方面林林总总。每篇文章都要花一周左右的时间。辛辛苦苦写出文章,但文章浏览量都不好。
反正用心写那么长时间也没人看,就想提升写作的速度。于是计划日更。
加速写作速度后,连着几篇文章都受到很多人喜欢,阅读量大大提升。好朋友还评价我的写作水平进步了。
我却懵了:明明没有以前那么认真,还刻意加快了写作速度,竟更受欢迎?用心打磨的文章竟然比不上快速写得?
真相真的是那样吗?其实并不是。
因为前几个月用心写作,思维方式运用、多角度思考、素材搜集,每天都思索着解决写作上的各种问题。其实写作能力一直在快速进步着,但并没即时表现出来,效果在酝酿着。
等我开始较快写作时,以前的努力刚好体现了出来,一连几篇都受到了欢迎。自己却以为自己乱写文章比用心写更好。
生活里这样的例子很多。
我们很努力学习英语,背单词、听听力,结果一直不理想。等放弃了,去玩,去疯。然后英语成绩突然就提升了。这样就认为努力没效果,玩才能提升成绩。
很努力的锻炼身体,减肥,但是看不到效果,很快就放弃。或者再去寻找其他的减肥方式,但是都同样因为没看到效果,一直地放弃。
事物变化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没有经过那段产生变化的时间,看不到改变,这也就是很多人没有坚持到最后的原因。
4
本能抵抗、无反馈,想要努力,却总是懒散。
想要改变自己,我们首先树立一个正确的认知。要明白,所的改变、进步都是反本能、反人性的。而越是约束自己,越是能够抵抗住本性诱惑,人就能够越优秀,进步的也就越快。
1.成长心智
改变先从底层思维开始。学会质疑自己的观念。
不仅仅是质疑别人,更要质疑自己已经存在了很久的想法。问问自己这些观念、思想、认知是来自哪里,对的吗?
你是成长心智模式,还是固有心智模式?我见一些朋友一做事就先说自己做不好。目标、计划想都不想,直接放弃。
人的大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相信自己的努力,相信随着自己的改变,自己会达成想要的目标。
相信自己的改变是开始。
2.快速开始
有了计划,越是拖延,就越是想着偷懒就越是难以开始。
啥都不管,心里倒数五个数,然后马上就做。只要开始做开了,就会发现原来不情愿做的事情,竟然做着也蛮不错的。
这是因为,开始做事的抵触情绪是虚假的感受。当我们做事后,我们的感性又适应了。
进入一种“心流”状态。
3.借助小工具,从小事做起
人本能喜欢享受,偷懒、拖延的。所以约束自己,很难受。但是有句话:自律是通往自由的桥梁。
爱玩手机,就规定做事的时候只做事不看手机。可以借助番茄工具法。在二十分钟里只做一件事,排除干扰。做完后才可以休息,玩玩手机。下次做事的的时候再来二十分钟。每一个二十分钟叫做一个番茄钟。我们可以灵活调整番茄钟时间的长短。
日常中,经常通过这样的练习,每次只解决一个小目标,自然会让自己更加专注。
4.走出舒适区
在自己舒适区里努力,总是做着熟悉的且已经会了的事情,当然舒服,但是很难进步的。
控制做有难度的事才能够进步。
在球场上,我们普通人踢球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职员运动员则会练习各种踢球方式。练习自己不熟悉的方式,是非常不舒服的。他们不仅右脚踢,还练习左脚、头部、倒勾踢……C罗、梅西,那些顶级球员,脚后跟都能进球。
5.延迟享乐
这个观点早已不新鲜,起源于棉花糖实验。现在的人,总想立即得到。很多人的目光只盯着近前的利益,而错过了未来更大的回报。
立即得到是一种病,让你变得目光短浅、大脑思路也变得狭窄 。
头条老总张一鸣就是一个特别擅长延迟享乐的人。他曾经看过很过名人传记,学到的最多的一点就是耐心。
其实每次的努力都会有回报,只是回报喜欢考验我们的耐心,总来得有点慢。我们更要学会耐心等待它。
《真心英雄》中唱到,“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改变,永远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最怕那些青年才俊认为改变是下个决心就能行的,然后下决心、做计划然后就不管后续,或者见不到进步而轻易放弃。
不要因为暂时的无法改变而去怀疑自己的努力。功不唐捐,所有的努力都是有进步的。
阻碍我们达成目标的是本能。所以不要任由着自己性子。越克制自己,越是容易达成目标。
努力本就是反本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