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件,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长远来看,不是双赢,就一定是两败俱伤,所以,只有双赢才是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过程”来完成,因为我们不能用赢/输或输/赢的手段达到双赢目的。
双赢模式要求你不到那要温和,还要勇敢,不但要善解人意,还要自信,不但要体贴敏感,还要勇敢无畏。敢做敢为和善解人意是双赢的必备条件,其平衡点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知足:即相信资源充分,人人有份。
公众领域成功的意思不是压倒旁人,而是通过成功的有效交往让所有参与者获利。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你对双赢的态度越坚持,越真诚,越积极,越投入,你对他人的影响力就越大。
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要素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①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方法不计。
②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
③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务、技术或者组织资源。
④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⑤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的意义。
自我评估更能激励人上进。在高度信任的文化氛围里,自我评估的结果更精确,因为当事人往往最清楚实际进度,自我洞察远比旁人的观察和测量要准确。其实领导要做的就是防守,让有责任心、积极处世以及具有自我领导能力的人独立完成任务。一般来说,你鼓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建议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得结果。
最后,寻找实现这种结果得各种可能路径。
双赢来自诚信、成熟和知足的人格,是高度互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