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生涯的阶段,每个阶段有有各自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以前与小伙伴聊起工作,说到没有发展空间,没有激情,想跳槽,焦虑、失落情绪等等,也只是凭借自己经验和感觉给出建议;学习生涯规划课再回过头来看,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都是遇到职场适应和发展中的问题,这也是所有职场人都会面对的问题;现在可以用是职业发展模型,即CD模型(Career Development),帮我们诊断问题,迅速定位职业盲点,找到解决职业发展的脉门。
1.模型结构
先来分析下万能的CD模型结构。
人在职业的发展,本质上是人和工作的关系,所以有两个核心要点:个人和岗位。
站在我们个人这个维度,相信大家经常会思考两个问题:能力、需求,
① 我有什么能力,到底什么能力会强?
② 我的需求是什么,我想要什么?
所以职业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交换,拿我会的交换我想要的。
我们跟谁换呢? 跟企业,企业这里也有两个要点:是要求、回馈
企业一定对你应聘的职位有年龄、能力、学历等各方面的要求;同时也会满足你的薪资、职称等部分需求,是不是这样?
当你的能力达到岗位要求的时候,是个人更满意还是组织更满意? 组织更满意吧,我们把他叫做成功线,组织满意度;
当你的职业回馈满足你的职业需求的时候,是组织更满意还是个人更满意?个人更满意了,我们把他叫做幸福线,也叫职业满意度。
这就是CD模型核心要素,简称224模型,
两个点,左边是自我,用能力换得需求;右边是职业,给予回馈换来员工完成岗位要求。
四个角,个人的工作能力,个人的需求,职业的要求,职业给予的回馈。
两条线,4个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决定了自我与职业的适应程度。
成功线,即组织对个人能力是否满意;
幸福线,即个人对职业回馈是否满意。
重点来了~
一个人想要发展得好,既要组织有满意度,也要个人有满意度,所以我们也就达成成功线和幸福线;
所以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也就是两条线平衡发展;
2. 问题定位
有了模型,有了底层逻辑,问题来了,怎么定位?
前两天正好有个前同事聊到现阶段工作问题。
芳姐,我最近想离职。
怎么了?是工作压力太大了,还是待遇问题? 发展空间问题?
对当前的业务比较了解,需求还特别多,整天都在忙.....
如果领导给你加薪或者给人你,还会考虑离开吗?
感觉还是会,除非调整产品方向.......
通过一些列的交流沟通,最后发现是幸福线中个人需求的问题,然后再用CD模型中的三叶草情绪诊断工具,结合兴趣、价值、能力定位现阶情绪很失落,给出建议方案。
这个聊天的过程,其实是有底层逻辑,咨询中叫作“话术”。CD模型的话术,主要体现在问好3个问题:
3. 解决方案
能力不足(提升能力):定目标、找差距、做计划、调结构
要求不清楚(明确职业需求):勤沟通、深观察、看趋势、跟导师
需求不清(满足个人需求):明需求、找重点、调方式、找资源
回馈不足(提升个人回馈):观全局、看长远、先调查、再要求
再来看前同事的问题,是幸福线出了问题,属于需求不清,对应到解决方案:
1. 明需求。系统的探索自我,知道自己价值观、兴趣、能力,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方向是什么,了解自己对职业的需求。像价值观、兴趣、能力都有专业的测评工具帮助认清。
2. 找重点。清晰自己本阶段最核心的需求
3. 调方式。主动调整工作状态,找到当下满足需求的方式。虽然现在比较失落,首先要悦纳当下。现有工作新领导没有很好规划,那我们凭借业务熟悉程度,帮助领导去做规划,既解决需求多杂无序,方向不清问题,又让我们产品能力再上一个台阶;万一凭借我们主动规划事达到我们预期,很快会从失落感转到成就感。
4. 寻资源。调动自我和企业资源,探索更好自我满足的可能。
进阶思考
CD模型的两种驱动循环
当我们大学毕业,刚进入岗位时,很难做到两条线都平衡,从哪条线开始平衡呢?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大学生毕业找工作。
同学说:老师我水平不行,我找不到工作。
老师问:那你说说,想找什么样的工作?
同学说:我想找个钱多活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工作
老师说:你找下什么样岗位能满足你需求,然后对这个岗位要求是什么?
世界500强CEO? 体制内高管? 也许大概能满足;那岗位的要求呢,显然是能力无法匹配。
所以在职业发展生存期,如果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很可能都是卡在能力不匹配上,
不如从能力出发,看看我会什么,哪儿要我,人家的要求是什么,给我大概多少钱,满足生存需求,好好干,不断强化个人能力。
这就是CD模型的外环策略:能力为导向,有啥做啥,要先平衡成功线, 让组织满意。
工作3、5年,进入职业的发展期,清晰自己的需求,我想做什么,什么样企业岗位能提供,企业的要求是什么以及需要我的什么能力,如果不匹配,为这个要求提升能力,争取早日进阶。这就是内环策略,愿景导向,从’我想要做什么‘出发。
工作10年之后,进入自我实现期,这个时候策略’内外兼修‘,外方内圆;
日常工作,就是外环,是为了活下来;
想要活得更好,得靠内环,业余时间学更高岗位需要的能力,为了获得更好发展;
内外兼修,动态平衡不断被调整,终生学习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