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南极
南极洲是七大洲之一,整个南极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总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最高的大陆。
这里没有生活有人类,有的只是无尽荒凉及漫天风雪。
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中,有这么一个地方显得与众不同,而它就是——南极干谷。
南极神奇的无雪地带,这里没有白雪皑皑的景象,有的只是峻峭的岩石和遍地都是的砾石,探险家们称之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这无疑说明了干谷是一片贫瘠的区域,位于南极McMurdo Sound山脉西部的维多利亚陆地。
这些干谷边坡陡峭,呈u字形,褐色或黑色,由冰川刻蚀而成,且无植物生长。
当然,地如其名,它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相对于雪花纷飞的南极,干谷几乎不怎么下雪;它的年降雪量约为25毫米的雨量,这什么概念,这么说吧:
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雨水所聚集的水层高度(以毫米为单位),其中不考虑蒸发、渗透、流失的因素。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也就是说,南极干谷一年的降雨量也就是相当于我们平时下一天的中雨。要知道位于世界第二的荒漠(确实是第二,第一在结尾会揭晓)——撒哈拉大沙漠的年降雨量最大都有50毫米。
不同于常年暴风雪不断的南极,但又位于南极的无雪“干谷”又是这么形成的呢?
科学家们其实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但在早期仍有科学家们给出两种不同的观点,这两种观点分别基于地热及太阳辐射。
▶关于地热形成的:
这里就要先从南太平洋深入南极的大海湾——罗斯海说起,罗斯海附有一座活火山名为埃里伯斯火山,海拔为3794米,从1900年到至今都仍在喷发;这就表明了这一带的岩浆活动剧烈,因此就会产生很高的地热,在地热的作用下;藏身于干谷地区的暖水湖——范达湖,就会产生水温上冷下热的现象,从而形成了无雪干谷。
然而有很多证据却表明,在干谷地区并没有任何地热活动,而干谷距离罗斯海也有50千米,所以这一观点并不足以解释干谷是由于地热所形成的。
▶关于太阳辐射造成的:
由于南极暖水湖含有丰富盐溶液,它能有效蓄积太阳能,在长期的太阳映照下,范达湖积蓄了大量的辐射能。
在夏天到来时,强烈的阳光透过冰层和湖水,把湖底、湖壁烘暖了。湖底的咸水吸收、积蓄了大量剩余阳光中的辐射能,而湖面的冰层则是很好的隔离屏障,有效地阻止了湖内热量的散发,产生了一种温室效应。这就导致范达湖的温度上冷下热,所以形成了无雪干谷。
也有许多人不同意此种说法,他们认为:南极夏季日照时间虽长,但晴天很少,因此地面能够吸收到太阳的辐射就非常少,另外,暖水下沉后必然使整个湖泊的水温升高,而不可能仅仅使胡底的水温升高,这样一来,“无雪干谷是由太阳辐射造成的”这一观点似乎又站不住脚了。
▶最终还是美国学者威尔逊和日本学者鸟居铁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论点:
虽然南极的夏季很少晴天,导致地表只能吸收很少的太阳热能,但是透明的冰层对太阳光还是有一定的透射率的,由此,靠近表层的冰层会或多或少都能获得太阳的热量。
此外,冬季凛冽的大风会将这干谷地区的积雪层吹得很薄,而每到夏季,裸露的岩石又使地表能够吸收充足的热量;日积月累,湖水表层及冰层下的温度便有所上升,最后达到了融化的程度。
由于底层盐溶液含量较高,密度较大,所以底层不会上升,结果就使高温的特性保留了下来;同时,在冬天时表层的湖水有失热现象,底层湖水则由于上层湖水层的保护,失热较少,因而可以保持特别高的水温,从而形成无雪干谷。
目前,此论点是最具说服力的。
当然,有关于南极无雪干谷最终因何形成?至今仍是待解之谜。
南极作为世界第一大荒漠(只要年降雨量少于250毫米,不管寒冷还是炎热的地方都可以成为荒漠),这片大陆仍等着考察队们去探索考察更多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