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飞机上遇到几个北大留学生,攀谈起来,原来他们是西班牙人,刚刚毕业。
嗯,没错,毕业季不分国界地来了,又一波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奔忙在找工作的路上,或者,奔跑在新人变老人的路上。
一说到毕业,我们的心脏都瞬间沉重了几斤,眉头也凝聚起压力,好像前面是一场硬仗,必得头破血流冲锋陷阵,才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可是这几个西班牙孩子看上去一点紧张感也没有,刚刚结束东南亚旅行的他们,谈笑间散发着青春与自信,仍然有好心情制造和享受生活中的小乐趣。
谈起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说他打算去北京某酒吧先做半年服务生,因为他特别喜欢在朦胧多彩的灯光下端着托盘,自信微笑地走到客人面前说“这是您的酒”,几步之遥的路程里满是客人的期待与自己的美好祝愿。
另一个教育学毕业的女硕士说,她要去应聘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儿童英语补习机构的全职外教,因为她想好好研究一下学前儿童教育,这是她一生的梦想。
最帅气的那个男孩儿说,旅游一圈下来,他特别喜欢香港的兰桂坊,和他本人的气质很相符,他学的是金融,做什么工作还没想好,反正想先去香港呆一年,以便能每天去兰桂坊消遣。
国人可能会听得一惊一乍吧!什么?名校毕业的他们,漂洋过海地来求学,梦想居然不是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核心骨干,不是成为金领,不是成为CEO?居然他们想要去做的都是那么小那么低,连我们的本科生都不屑去做的工作?而且他们还大言不惭地公之于众?
我不禁想,这要是中国孩子这么谈他们的工作规划,父母肯定得青筋暴额跳起来急吼:去你个毛线啊,供你上这么多年学就是为了让你低人一等、不务正业的么?给我咽回去,重说!
可是当这些话从这几个金发碧眼的留学生嘴里说出来,配上他们生动的挑眉瞪眼抚掌大笑,那种朝气蓬勃,那种真诚的感染力,让人觉得他们可以热情地投入任何工作,并且会很快成为佼佼者,收获骄傲和幸福。
这真与我们的学生找工作时好高骛远、如临大敌、食不知味的心态有着天壤之别。
◎◎◎<2>
几天前我在去首都机场的士上,听到司机说刚拉了一个自杀未遂的毕业生,“割腕自杀,因为只找到一份月薪800多的工作,而房租却要1000多,回家觉得丢脸,不回又活不下去,一时想不开只有自杀了。”
我听得心惊肉跳,这已经不是第一起类似案例了,每一年因为工作不称意而走上绝路的毕业生岂止一个两个?但是我们的生命真的轻贱至此么,仅仅因为急于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一口好吃的饭便不惜以命相搏?
我们的学生,把找工作看得过于严肃,过于重大了,似乎只有找到好工作,并且一路成功,才是不枉此生。
这一步一旦走错了,走到低洼里了,读了十几二十年的书后没找到那个理想的体面工作,又会怎么样呢?
哦,会——很——丢——脸——,丢自己的脸——丢父母的脸——丢家族的脸——丢父老乡亲的脸——
丢脸就是丢尊严——丢了尊严——毋宁死!
这是我们的逻辑,这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真——混——蛋!
我们中国有一种面子文化,科举时代中了举人的人家倍儿有面子。可以从三世清贫一跃而成为鸡犬升天。于是每个读书人都负载着沉重的家族命运,即光宗耀祖、光耀门楣。
又经过一系列畸形而快速的发展,光耀门楣的反面滋生出了人性之恶:谁没中举便是丢了家族的颜面,万夫所指,无法抬头。因此,便有了范进中举欢喜至疯,孔乙己虽未中举却几十年不肯脱下读书人长衫等等癫痴的案例。也因此,家家都希望自己的娃娃能出人头地,别让自己没面子。
时间再往前推进到现代,读书已不是唯一出路,但好面子的脾性不但没有从人们心理根除,反而加速浓缩成了一句俗语: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于是,人们在懵懵懂懂中把脸面和面子等同于尊严,丢了面子就等于丢了尊严,可以歇斯底里地讨回。孩子学习成绩不如人家,丢老子的脸,回去胖揍一顿;酒桌上我百般敬酒你竟不喝,不给老子面子,和你绝交;别人老公挣钱多,姑奶奶觉得没面子,得让老公买名牌包找平衡;别人的聘礼有30万,你给我不能少于这个数,否则我娘家没面子我便没法嫁给你……
于是每年都有学生跳楼、朋友成仇、夫妻反目、为筹聘礼卖血的新闻。
于是我们的考生便也只选那些体面、风光、好就业的专业扎堆,我们的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肯屈就的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宁可呆在家里成为啃老族,也不去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谋生。
于是很多人在大事小事中应了另一句警语: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们以为维护面子就是维护尊严,有如誓死抵御日本侵华一样光荣。殊不知面子和尊严有天壤之别,面子是外在的,尊严是内在的,确切点儿说,尊严恰恰是一个人的里子,而不是面子。
丢面子是没事找事对比出来的,损尊严却是别人有意为之恶意侵犯。尊严受到侵犯当然要揭竿而起长矛相对,却不要有事没事地和人攀比是否有面子。
工作上做好自己的不去对比,就无高无低;学习上管好自己的,实实在在地努力,就无前无后;生活上设计和享受每一个当下,就无论老公是亿万富翁还是平民百姓都能快乐幸福。
面子是对结果的追求,尊严却是对过程的把握。
◎◎◎<3>
几乎对于任何一件事,我们都可以本着这样一个原则来评判:我不看重结果,但我看重你努力的过程。
找工作亦然。而努力的过程可长可短。
李嘉诚最开始找工作时,只是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后来又到塑胶厂当推销员多年。倘若他把前面的工作都看成低级丢脸,便迟迟无法开始工作生涯,工作了也不会全情投入,他的业绩便不会在第一年就落下第二名7倍,便不会被提升为部门经理,也不会在二年后就被提升为销售总经理,更不会有后面的大展宏图成为华人首富。
摆脱了好面子的心理,才能够一步步从低到高走出来,成为最好的自己。
其实,对人生来说,重要的不是起点的高低,而是在每一个阶段你是否能找到第一个台阶让它开始,只要开始了就有机会继续下去。
那几个朝气蓬勃的西班牙毕业生,投入地工作快乐地生活,也许20年后他们中就会出现服务界的影视明星、教育界的又一个杜威、金融界的中年才俊……这不是工作之前的孜孜以求,这是工作之后的水到渠成。
话说回来,那些觉得月薪800难以过活以至于割腕自杀的大学生们,你们真的要明白,漫漫人生路不必急于求成。
其实北京有很多人都是从月薪800走过来的,咬咬牙,月薪800可以活得很好:用300合租地下室房子,用450自己买菜吃喝,每月还能存50,然后努力工作,再兼一份工,甚至摆个地摊,慢慢地月收入就会从800涨到1600,3200,5000,8000,10000,20000……
我有个朋友大学毕业时,找到的是爬低上高的修电缆工作,月薪600。别人都嫌苦和累,他却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电缆运作方式。
所以他每天开开心心地向师傅请教,主动多干活,和同事们开玩笑,大家都很喜欢他。问他为什么不焦虑,他说因为他不着急,他给了自己两年时间先学习和实践,他相信两年后他一定能成为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而且他有句名言:别人能干脏活累活,我也能。
就这样,他比同龄同学历的人更卖力更能吃苦更好学。仅用了一年半,他便成了公司里的佼佼者,业务难题、人事难题找到他,他都能很快摆平。他的经验、学识、人脉也都迅速增长,现在毕业六年整,他已经拥有了一家自己的电缆公司。
人生路长,遇到坎儿时,别着急,别怕丢面儿,低下头笑一笑,弯下腰喘口气,实在是大智慧。
◎◎◎<4>
另一个朋友家境不错,但找工作时很不顺,学新闻的她无法进入任何一家心仪的电视台或报社。家人都着急了,她却不急不火,索性跑去旅行。家里的资助她只拿了一半,然后边走边打工,坚持用一年时间走遍了大半个世界。
在旅程中,她记录了那些赤脚走路仍然笑容满面的非洲人,遇见了那些在小市场里做生意却不斤斤计较的东南亚人,还与那些可以用一句幽默化解尴尬轻松乐观的南美洲人打成一片。她说,生活原来可以很自在,只要你不把它攥得太紧。
旅行回来,北京户口已无法落下,但她不在意。旅行教会她,有什么样的身份不重要,有什么样的态度才重要。
不再执著于户口和高薪的她,轻松地在一家传媒公司找到了工作。月薪虽然不高,却过得很惬意。她用轻松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工作,不计较得失,不囿于同事圈子,面对困难不愁眉苦脸,还总是风趣幽默地化解尴尬,赢得了客户和上司的青睐,薪水和职位直线上升,如今工作三年,年薪已接近50万。
她说,轻松一点开始下一个阶段,机会反而更容易走近你,否则焦躁的气场会把机会吓跑的。
是啊,轻松愉快的生活属于那些举重若轻的人,只有举重若轻,才能有豁达乐观的心态,才能吸引美好的人、事、物与我们共振。
其实,儒家的人生规划和国内外人才学专家早就告诉我们,人才的成长规律是:二十五岁以前,处在基本知识的学习阶段,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处于实践、历练、社会化阶段,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是敢想敢干,最容易出成果的阶段。
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硕士毕业的你,应该先充分地在社会中得到锻炼,这个期间工作好坏、工资高低都只是一个历练的平台,哪怕到三十五岁你再大展宏图也来的及。那些四五十岁思想成熟、能担重任,沉稳老练、厚积薄发的人,不正是我们所说的“大器晚成”的代表吗?
一生真的很长,每一个阶段你都要慢慢来啊!
连孔子也是30岁才开始周游列国,一步步去接近自己梦想的。现在二十几岁要找工作的你,和三十几岁要换工作的你,还那么急么?
~~作者及主播~~
云未醒,以笔为风,雕塑自己完成自己;以文为马,穿越世界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