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现实?这两个亘古不变的词语离我们似乎很远,也很近。很多的鸡汤文告诉我们在年轻时要勇敢追随自己的梦想,也曾有人告诉我要考虑现实,“梦想”只是想想。这两种说法我似乎都不同意,太绝对,会给正处于人生分叉口的我们很多的误导。
说到梦想,恐怕就要聊聊每个人都有过的青春了。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用初中三年去盼望高中三年,我们用高中三年去憧憬大学四年,而用大学四年去怀念中学的六年,最终用我们的一生去祭奠我们的青春。"在我看来,青春是我们每个人不可逆转的独家记忆,有青涩,有迷茫,有不舍,如今回想一下那段时光确实是最好的回忆。《最好的我们》耿耿在十年后遇到余淮曾说"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很久以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说得很美好,看到结局时也让我时隔这么久嚎啕大哭……青春之所以称之为青春,是因为它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存在,只能用来偶尔地回忆,我们不是戏剧中的耿耿和余淮,也不可能一直原地踏步,总要面对自己最初的梦想和将要面对的现实吧。
有人为了梦想不顾现实的种种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也有人为了现实放弃自我。我想这两种做法无可厚非,大概是这两种在如今的我看来很不理智的做法都曾经有过。
都说“穷养儿富养女”,我的父亲大概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不过我的父亲真的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种教育方式。似乎从小到大,父母的分工就很明确,妈妈负责衣食住行,而我的为人处事,言行举止就是爸爸负责的,打从记事起,所有就是被安排好的。听起来貌似也挺好的,可能你习惯的这种模式恰恰是你所厌恶的,所以大概从高一就开始了无穷无尽的战争。
左耳近右耳出随时记着自己想干的事大概是对我最好的形容。让我学理我偏学文·让我学传媒我就每天看课外书.因为一直想要学会计,所以在别人各科攻破的时候我只学数学和英语,现在想想真的是疯了,直到高考前3个月,我一直的支柱_我的父亲突然找不到了,那段时间不说话,每天什么也不干,后来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高考时文综选择全部答串,高考失利,我想我的梦想算是完了。后来听从家里的安排去了专科,学了最讨厌的医学,两年的时间专业课什么都没看。
那时候的想法就是反正我的梦想也泡汤了,我就听你们的遵从现实好了,得过且过吧就。
这段经历是我曾经很不愿意去提及的,对于刚刚结束高考的弟弟妹妹们我想说无论是只顾着梦想不考虑现实还是服从于现实自暴自弃对于自身对于身边的人都是很悲观也是很不可取的一种做法,我的观点是在你可以保证你现实的前提下去最大限度地去实现你的梦想,有人问如果不能保证现实要怎么办,我想说那就先顾及现实,再去实现梦想,你总不能让你的父母为你的现实买单吧,对不对?
我现在大概是面临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来实习前和家里商量得很好,我安静地实习完这八个月,等明年回来请让我实现我的梦想,听起来没有什么冲突。可是问题来了,目前实习的医院今年扩招,条件很好,大连三甲,五险一金,第一年3500不算奖金可以维持基本生活,这是第一条路。而我本来想走的路应该是我顺利考上本科再读两年,就只是单纯体验一下正常的大学生活,到时候再考研转其他专业也好或者自己报名学会计也好,总之就是不学这个什么都好,可是这条路很难走也很冒险。
妈妈昨天和我说了一句让我无言以对的话“想走这条路也要看看有没有这个胆量和魄力”,我想这次我不能任性地选择其中一方,总要留给自己一条后路。
其实在走之前的一周,我做了一件很荒唐的事,那时候我想要去退学复读,那时候全家彻夜难眠,我说不清是怎么来的这个想法,或许当时压力太大,后来说只能给我办休学,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我安静地来实习,谁也没告诉,收敛了自己所有的脾气和任性,曾经以为就这样到明年考上就解脱了。
现在的我应该会选择两面兼顾,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在每天向自己的梦想努力的同时也努力把工作需要的证书给考上,要实现梦想总要有一个可以说服身边人的理由,不能到时候失败了让他们给你买单吧!
毫无逻辑地说了这么一大堆,无非想要表达一个观点。
我们还年轻,我们刚刚20出头,我们要梦想,更要现实,就想自己的一双手,缺一不可,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也或许几年后的我想法会改变,但一定不是现在。作为一名95后,我们要实现梦想,我们年轻有资本,没有必要就这样将就得过且过一辈子,总要在还有激情的时候去拼一把。作为子女,我们要面对现实,我们不能在父母老了生病的时候只能在旁边眼睁睁地看着而无能为力。
总之一句话:“忌偏激,理智做事小心做人,想好自己想要的该做的拼劲全力去做,不要留下遗憾。”
之前写的都是短篇,第一次写这么长,挺啰嗦,不过写完心情好很多,认为这种发泄方式是可以地,多多支持,记得打赏哦,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