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成功论提醒人们,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则的,只有当人们学会并遵循这些原则,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品德中,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幸福。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在一百年前,美国社会推崇品德(character ethic)为成功之本,如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和一些称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主要描述了一个人如何努力进行品德修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personality ethic),即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以及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这种思潮朝两大方向发展:一是着重人际关系与公关技巧;而是鼓吹积极进取的心态。
品德成功论和个人魅力轮是两种典型的社会思维定式。思维定式(paradigm)这个词来自希腊文,广义上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图示,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它是一份地图,而非领域本身,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这份地图分两类: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其实,哪里有什么现实情况呢);另一类是依据思维定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
图示,或说思维定式,是我们应对日常活动的方法。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份地图是过时的。因为,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做错了,也就不会再按照错误的方式去行事。但是,按照这份过时的地图不能到达目的地的那种沮丧和无助却时时发生。
思维定式是行为与态度的源头。有一次我边走路边玩手机,忽然撞到了一个人身上。我刚想发火:我走路没有看路,你也不看路吗?我抬头一看,发现撞我的人,是一个手持导盲手杖的盲人。我立即没有了怒气,还向他连说了好几声对不起。你看,转换了思维,也就转换了行为与态度。
我们认识到思维定式,图示对我们行为与态度的影响,才能对它负责,能够做到自我批评,并乐于聆听和接受不同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
如果我们只想生活发生相对较小的变化,那么专注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即可,但是实质性的生活变化还是要靠思维转换,改变认知。
作者提倡建立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包括公平、诚信与正直、服务、潜能、成长、耐心、教育与鼓励等。
原则需要内化为习惯,去用不同的实践方法应对任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