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桌前的灯,潜下心来,静静地读一本书,漫漫阅读之路便慢慢开始了,这段旅程如此美妙,引无数人向往。而大家热爱阅读的原因基本“达成一致”,那就是提高精神境界,拓展知识,修炼人格。
但我们有时候又会犯迷糊,因为有些时候我们无法找到书中与自身生活的切入点,陷入了一种虚妄,那此时,我们阅读又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此时的阅读范围偏于狭隘,不包括一些实用性和学术性强的书籍,主要是面对比较大众化娱乐化的书以及文章。
作者从唐诗宋词读到米兰昆德拉,再读到挪威的森林,一直在寻找阅读的至高境界。最近读史铁生的随笔,才悟出了一点,那就是-无。
何为无。无欲无求坦然,经得起波浪,闲得住心。书香的浸染,让人沉稳大气,而又随心恬适。也许,爱书的人不是个个如此,但至少,当他捧起书的那一刻起,他有一份对美好心性的期待。
人,从无到有,再到无。人生至高境界便是悟透了无,悟透了无,便真正看透了生命,看开了人生。
人们常常想,生命的厚度如何最大化。我想把这个问题分成两个方面。对于别人,乃至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我们将我们的生命化成甘露,滋润这片世界,毋庸置疑,这是理想的人生。对于自己呢?所谓入世与出世,是相对于自我而言的。“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对无的悟性至高,无所贪欲,回归本心,自得其乐。
我发现“无欲无求”与“无忧无虑”相近相似而有联系。修炼心性的书,将我们送到“无欲无求”的彼岸,体验“无忧无虑”。归于无,生命就没有了边际,就像蓝天一样广阔,而这,就是生命原有的厚度。
打开一本书,细细品读,书香慢慢蔓延,心中的涟漪也慢慢淡了,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