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Tumblr看到了一首小诗,看似钦羡自立的活着,终究还是惧怕孤独。
I like drinking tea alone, and reading alone.
我喜欢一个人喝茶,一个人读书
I like riding the bus alone, and walking home alone.
我喜欢一个人坐车,一个人走回家
It gives me time to think, and set my mind free.
这让我有时间思考,让思绪奔跑
I like eating alone, and listening to music alone.
我喜欢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听歌
But when I see a mother with her child;
但是当我看到一位母亲带着孩子
A girl with her lover;
一个女孩依偎着她的爱人
Or friends laughing with their best friends;
或是朋友们和挚友开怀大笑
I realize that even though I like being alone
我才发现,即使我喜欢独处
I don’t fancy being lonely.
还是讨厌孤独。
很多人都有独处的习惯,热衷于在自家后院筑起与世隔绝的藩篱。然后,一杯茶,一根烟,一本书,一首歌,一只狗,一小套住房,一个人自由自在,怡然自得,足矣!
朋友点点就是这样,喜欢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行。面对朋友们的再三热情相邀,她也很少出入各种聚会场合。没有人觉得她高冷骄傲,对于她一直以来偏好独处的性格,大家都心照不宣,久了也就不强求罢了。
点点是个很独立的人,就算天塌下来,她也会试着先用双手去抗一下。有一次,点点在半夜阑尾炎发作,第一时间她并没有寻求朋友的帮助,二是强忍着镇痛批了件外套拿起包包,出门打了的去医院,后来痛晕过去,还是司机帮忙搞的住院手续,就那样,没有任何朋友和家人知道,她就把阑尾切除手术给做了。
按她的话来说:“以前,很喜欢往人堆里扎,一起疯,一起闹;长大后,总感觉亏欠了以前的自己,欠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一份安静的心情,一支灵魂的独舞。”
电影《无问西东》有这样一句话:“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
真实的我们,内心总会为自己规划一片净土,栽花种草,闲庭信步,不亦乐乎!
可是,置身于偌大的社交群体圈中,我们却不得不时常准备一件盔甲,一个面具来保护自己,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可以到角落里暗自神伤,不被人察觉。
在现今社交渠道多样化,信息爆棚的年代,独处显得尤为难得、奢侈。一个善于独处的人,并不愿意做一个清心寡欲的孤独患者,而是更加懂得断、舍、离罢了。
>独处是一种自适的心境
独处是一种心境,而不是性格索然。
常常有人将喜欢独处的人归为性格孤僻,不爱社交的异类。
其实,喜欢独处的人并不一定不喜欢跟人交往。
众所周知,马云是中国乃至国际上享誉盛名的企业家,在社交和演讲方面也颇为有心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马云是一个社交专家,朋友遍布商业圈内外、国内外。
不可否认,马云在社交和沟通方面确实有独到的天赋,然而,他之所以能把阿里帝国建设得如今这般强大,绝不仅靠酒席和舞台上的高谈阔论,也得益于他常常给自己留出了独处和思考的时间。
太极、音乐、书籍…马云独处时会做的事有很多,尤其是禅修。
阿里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曾经历的挑战和困难也很多。马云作为阿里的掌舵人,必须时刻保持平稳的心性和直觉,这就是他为什么喜欢留独处的时间进行禅修,时刻不忘本心。
独处是一种对生命积极、自主、负责的态度。不必拿着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也不用做现成答案的乞讨者。好好做自己生命的拓荒者,去探寻自己智慧的宝藏,如此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走出不一样的每一步。
>独处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我一直都认为,一个人若是连独处的时间都没有,那他的人生必定被肉体私欲控制牵引,无法致力于灵性的追求。
我有一个邻居,从小到大都是学神级别的存在。从小学开始,父母就兼职了家庭教师的身份,他也就有了做不完的试题,背不完的书。每每到了深夜休息的间歇,窗外那条静谧的小巷,便是他内心最渺小的向往,在他中考前夕记载的日志中,这样写道:“多想穿过窗外那条小巷/哪怕耗尽余生的沧桑/我要去山的那边看看/此刻/不必留恋/不必彷徨/追着黎明/又是荒唐/旧梦一场。”
高三下半年,父母帮他申请了休学,带他回家复习。他们毫无顾虑地给自己的职位转了个正,变成了全职的家庭教师,一时间,所有关于他被“高官父母”保送的消息不胫而走。就在高考前的一周,他终究承受不住各种流言蜚语和来自家庭的压力,离家出走了。几天后,父母在警方的帮助下,在老家的后院找到了他。原来,他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待着,不再理会闹市的喧嚣,不再顶着刺眼的光芒。一个人的时候,连呼吸都是自由的,灵魂是真实附在躯体上面的,不迷失,不焦虑。
正如刘若英在新书《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中写道的:“所幸善于独处的人,不会很容易地感到寂寞,自己与自己之间,其实有很多事可以做、可以忙,不需要靠别人来知道自己的状态。 可以自在处在孤独里,绝对是一种幸福。”
>独处是一种超凡的能力
一个不能独处,害怕独处的人,就如同丧失了基本的自我生存技能,只能依托别人成为俗世的“寄生虫”,一旦离开他们的“宿主”,自己便也接近死亡和消散了。
有人说,独处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吗?为什么非要上升到“生产能力”这样的高度,哗众取宠呢?
事实上,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街,一个人旅游等等,这些算是独处吗?答案是肯定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人做很多事情的时刻。之前在网上流行的“国际孤独等级表”中,从第一等级的“一个人逛超市”到第十级的“一个人做手术”,大家都把自己的经历与其一一对应,竭力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孤独患者”的身份。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需要与同类交往,需要爱和被爱,否则就无法生存,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
每个人都有机会,也不得不面对独处的降临。那一刻,有人选择了退却,携人结伴而走,负重前行;有人选择了攻克,一个人的旅途,轻装上阵。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独处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独处的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命运不会偏爱谁,就看你能够追逐多久,坚持多久。
或许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身边再无一人时,你不会再感慨和畏惧所谓的孤独。你正在庆幸,现在是属于我独处的时间,属于我灵感迸发的时间。
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