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临睡前,在公司群里分享了自己在得到app上订阅的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的一篇文章《让用户从最有钱的那个心理账户花钱》,讲的是消费心理学中的一个“心理账户”的概念。然后有个同事回复了“这个文,标题让我联想到“成功学”“暴富的一百种捷径””,还有个同事回复了“这类理财文属于实战前的心理建设,换句话说离实战还有段距离”,我不禁有点无语,应该是没看到文章内容,就下的结论吧~
后来看到上面另一个同事分享的吴军的《硅谷来信》的文章,貌似后一个同事是针对上面的文章发表的评论,被我误以为是回复我的。然后我还尴尬的回复了一句自以为搞笑的话,然而另一个同事就没有说话。
这个过程很短暂,我又想多了,反正也控制不住自己就一个问题想太多的脑回路,就干脆展开来剖析剖析。
第一个评论的同事,平时在大家眼里就是负能量爆棚,无脑一族的无知少女,我还貌似一本正经实则暗讽她无知的解释了下这个文章的来由。首先,错了一次,对于跟自己不在一个思维模式下的人,要做到少沟通,少回应,顺着她的话说,让她开心就好了。
第二个评论的同事,平时大家评价颇高,也非常的正直有自己极高的道德标准,甚至有时候旁人看来有些迂腐。而我呢,面对那种非常不符合他之前个性的言语,就按照自己的比较武断的思考方式去揣测了别人。所以第二个感受是,话一定要三思后再说出口,当一个人的反应跟平时不同的时候,切记先闭上嘴,多思考下前因后果,或者就干脆闭嘴不要说话,不说大多时候是不会错的。
关于闭嘴这件事,已经无数次被现实教训,成长,就是越来越沉默,其实更应该的是修心,宠辱不惊,看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