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到深圳的火车,全长时达23时27分。同事在抱怨这次差旅工具怎么是火车的时候,我却满心暗喜。
不禁想起2014年底的那场云南旅,深圳到昆明29小时,那是我最惬意的时光,把工作交接好,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任何人都不得扰,那是我那几年来最轻松的29小时,什么都不用想,一副耳塞,一本书。
工作狂的日子总是深刻得令人时常回想,有时候是怀念,有时候是心痛,工作外生活的片段总是少得恨不得每一时分都珍藏。不过时已远矣,想到这,我不禁嘴角上扬,打开书本《火车上的女孩》。
这是英国女作家宝拉·霍金斯笔下一部围绕一宗离奇命案展开的揭露完美婚姻背后残酷真相的悬疑小说。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一段现代婚姻的反思录,也是现代女性生存处境的悲歌。
故事是从瑞秋开始的,一个因为始终无法怀上孩子而开始成天酗酒,导致婚姻破裂、失去工作、自己也成了邋遢不堪的“大肥婆”,对于这样的角色理应受到世人的谴责和远离,事实上,文章中也确是如此。可她是那么爱她的丈夫,爱之深切而渴望拥有一个孩子组建一个完整的家庭,始终不如愿导致精神抑郁,抑郁之后酗酒。之后她的丈夫却投入了另一个女人的怀抱,并且把新欢娶回家,还生了个孩子,他们一家的幸福对瑞秋无疑是更深重的打击。
对于瑞秋的丈夫,也许你会说,如若是当事人,当自己的女人整天疯疯癫癫的酗酒惹事,让自己颜面扫地,换谁也受不了,会爱上另一个女人在于情理之中。可是安娜怀着孩子六个月的时候,因为无法性事,他又勾搭第三个女人,最后他的外遇梅根正因为怀上了他的孩子不料却给自己带来厄运,杀人凶手正是这个贯穿在这三个女人之间的渣男汤姆。
包容过去梅根风花雪月的斯科特,在维系婚姻过程中控制欲过强,也绑不住梅根一颗风骚浪荡的心:“我本来打算永不再犯,就此收手,但一见他我就春心荡漾,于是又转念琢磨,为什么要约束自己呢?世上不是有很多人随性而为么,男人们就不自律。我无意伤害任何人,但人总要忠于自我,不对吗?忠于自我——这便是我的作为,忠于我那无人知晓的一面。”正是梅根出轨的内心活动,也是千万个自私和忠于自我的“梅根”的对照。安娜则是一副贤妻良母的形象,明知道怀疑丈夫,查看他的电脑手机是讨嫌的行为,却在有蛛丝马迹出现的时候控制不住成为自己也讨厌的人;汤姆为了不让安娜吃醋生气,隐瞒和前妻见面的事实诸如此类的生活点滴,谁说不是婚姻关系中最常有的问题,并且都是导致婚姻破裂的不定时炸弹?最后的结局,斯科特和梅根,瑞秋和安娜以及汤姆,无一幸存于这场平凡而激烈的婚姻对弈里。
这不禁让我想起意大利的电影《完美陌生人》,这部电影的场景是这样:七个老朋友,其中有三对是夫妻,相约在一个晚上聚餐,共赏月全食。他们把酒言欢,彼此调侃,聊到这样一件事:他们共同认识的一对夫妻,因妻子看到丈夫的手机短信,发现他出轨而家庭破裂。
宴会的女主人艾娃开始对手机中的隐私发起评论,感叹手机成了生活的黑匣子。接着,她提议玩一个游戏:所有人都把手机放在桌上,无论是短信、社交消息、电话,来什么就要分享什么。
如果不敢玩就会被说心虚,迫于这样的压力于是大家玩起了这个惊险的游戏。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在婚姻的背面不为人知的“秘密”在这场游戏里无一不显露于桌。
成年人的关系是那么脆弱,不堪一击。就像《火车上的女孩》一书中说的“每一对夫妻,都试图做到忠诚不二,但最终,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败露无遗。”如果一开始就能知道对方会在婚姻里出轨,何必会绕着那么大的弯,去追求,去恋爱,去结婚?
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自己婚姻的杀手,却不是破裂婚姻里唯一的行凶者。有一句话说的好“没有一百分的恋人,只有五十分的你加上五十分的我才有的一百分”。愿单身的擦亮双眼,远离渣男婊女,收获诚挚的爱情。已婚的多点空间,多点沟通,多点换位思考,都能经营守护好一段美满的婚姻。
到站了,我合上书本,带上耳塞,感觉一切还是原来的美好,踏出火车站,恨不得跳起舞来。
作者介绍:曼妮,一个认真工作,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每天在公众号(曼妮的鱼塘)健身打卡的理性文艺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