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是在对比、对立中存在的,这是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没有体会过失去就不会知道拥有的可贵。一个人只有懂得了明智的限制自己的行为和欲望的时候,他才会珍惜生命和自由。
调皮捣蛋的学生抠掉学校刚做好的版面上的字,这时候罚款可能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并且就是有人替他买单,他自己却并没有受到惩罚,今后他很可能继续犯这样无伤大雅,却没有公德的错误,那么可以怎么处理呢?写情况说明也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学生都很聪明,他知道写情况说明就是让他道歉,忏悔,保证,这样有正确答案暗示性的说明书,很多时候对学生的道德养成并不会起到促进作用,相反,会让学生学会说谎话。
学生在精神上没有做好准备,还没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和坚定性的时候,不要强迫或是暗示儿童提出诺言,做出保证。如果儿童只是经常性地做保证、提诺言,却又忘记了它们,没有去执行的话,就会使儿童的心灵变得麻木不仁,甚至是说了谎还不自知,而那些不知羞耻的人,正是由于不肯履行自己的诺言而让人厌烦的人。
所以老师在惩罚学生的时候,在让学生写说明书的时候,对于学生的保证、诺言一定要慎重,学生自愿提出的保证那么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去信任他,去帮助他践行诺言,并且还可以提醒他所提的诺言一定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轻易保证,告诉学生要做一个言行相顾,行合一的人。
那么该怎么做呢?
学生既然是因为不遵守纪律,缺乏公德心而犯下了错误,就要让学生知道不遵守纪律,要承担什么样的结果。有位老师将学生的手捆绑起来,让学生失去自由,这样一天之内学生就会感到失去自由的不便和后果,那么他也就知道了遵守校规校纪才能获得相应的自由,自由并不是没有界限的,它是在一定规矩之内的自由,是有条件的。当然,老师和班上其他的学生也都将手快捆绑起来,和这个学生一样,大家也都得到了教育。
育人工作难而繁杂,如果不让学生在学校里面接受该有的品德养成教育,那么社会就会给他深刻的教训。所以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细心,耐心,爱心,除了上面的例子,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学生想去参与班级的研学旅行活动,而这时候家里刚好发生了变故,也需要他的参与,在两难选择的时候,如果最终让学生去参与班级活动,学生可能也无法完成一次愉快的旅行,无法获得完美的体验,这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去做他最该做的事,去走上更高尚的精神道路,去发展学生更高层级的精神品德,要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的欲望。如果老师能够取消班级活动或者调整班级活动的时间,作出支持学生参与家庭需要的姿态,那么学生不仅能走上更高的精神发展之路,还能很高兴地走上精神发展之路。但是老师决策的调整,其实是需要老师的爱心、智慧和胆识的。
感悟:
1.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手段都太不讲究,没有深刻思考怎么教育才是最好的,而是简单粗暴的所有问题都一种方法去对待真是太可笑,太不专业了。
2.对比真的是一种好的思维方法,放在哪里都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说教永远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要把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里,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圣人行不言之教,作为老师是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具体的情境中接受教育,完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