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纯属无聊,和闺蜜两个人随便挑了个电影奔进影厅,由于已经开场两个吃土的人只能选择柜台售票的99元双人套餐。
“哎,随便找个地方休息一会啊。”
”半年没见,只是想一起看个电影啊,什么都无所谓。“
“好想看个星幕啊,可是这里没有”
“这个价是够星幕的了”
然而事实证明,有多失望,就有多惊喜。
进了播放厅才发现,我们是超级舒服的情侣座,赠送的爆米花很好吃,柠檬水很好喝,雪碧瓶子很好看。
“嗯,这待遇电影什么样无所谓了。”我俩调侃着。
进场的时候已经开场5分钟,随便瞄了一眼,正是小男孩米格抱着琴被家人反对的片段。
“老套的追梦电影啊“
“你看吧,最后肯定是男孩为了梦想远离家人最后功成名就证明自己的故事”
开场10分钟
“卧槽!”
“卧槽!”
开场20分钟
”那桥真漂亮”
“你看那剪纸”
开场30分钟
“啊,原来是这么回事“
开场40分钟
两个人已经哭成傻逼。
拿着撕成四分之一的纸巾,开始后悔进来的时候没多带点。
电影一直在丢给我们一个问题:当梦想与亲情有冲突,我们该如何抉择?一个人面对梦想的时候,似乎有一种与全世界为敌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不是像机器人瓦力那样在四野无人的地方呼喊无应,而是在拥挤的人群中却找不到可以拥抱的人。是那种你想要弹吉他,结果从爸妈到父母到太奶奶太爷爷都告诉你,你身上只有做鞋的基因。
故事的中心并不是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而是亲情的互相融合与理解。如果要说米格最大的成长,就是他更理解家人了,这比变成英雄更打动我。毕竟在这超级英雄纷飞的年头,地球一年要被毁灭个百十次,我们常常向往救世主的飞翔,却忘记回头看眼家人,来一次平静而深入的长谈。记得第一次接触配音的时候,父母是反对的,每次的解决方式都是关起门来对抗,我像小米格那样偏执,认为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凭什么你们说不可以就不可以?后来老爸出门回来还是给我买了新的麦克设备,突然觉得他们好可爱,不知道我以后有了孩子会不会也是这样嘴硬心软。
生命很长,在漫长的生命中,我们除了梦想,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毕竟在亲情面前,一切都显得渺小。
电影中所说的亡灵节,和我们的清明节差不多,但是所呈现的对待死亡的态度甚为乐观。
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学的死亡;第二次是社会宣布你死亡;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这个世界。有人说这是一部同性恋和不婚主义者的悲曲,其实不然,电影主要讲铭记。它或许告诉我们更好的那面,好好活着,留下点东西,才会有人记得你。同样,好好活着也是为了与已逝的人保持联系。死亡也没有那么可怕,最可怕的是世界上除了你自己再也没有人记得你的痕迹,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被遗忘才是。电影给我们呈现的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悲怆,而是“死者在棺,生者狂欢“的明朗态度。
世界已经很坚硬了,让我们更加温柔灿烂一点吧。不然那么硬干嘛,留着砸核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