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看似亲近,却貌合神离?
今天看了《假性亲密关系》的第二部分——与自己对话,分享几点心得给大家。
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不是伴侣关系,也不是亲子关系,而是与自我的关系。
一、 “想要”和“需要”
比如,我想要很多钱,因为有了钱别人就会尊重我,所以我需要的其实是尊重;我想要先生对我很专一,这会让我感觉他很重视我,所以我需要的是重视;我想要很多漂亮的衣服和包,因为我打扮漂亮了,别人才会认可我,所以我需要的是认可。
当一个人告诉我她走进一段感情是因为年龄、家人和社会压力时,她的真正需要可能是自信、安全感、归属感、以及被认可、被尊重、被接纳等。
在看到这些话时,我愣了一下,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跟我有同感,原来在内心深处自己真正需要的是这些。我从来没有如此深入的思考过。
当我们真正的知道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也就知道了如何正确的表达。
二、让内向的人消除交流障碍
害怕与陌生人对话,也是因为感到对话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所以不敢鼓起勇气,无法通过社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给出了几个应对的方法:
1、 罗列常见话题,熟记这些问题以及自己的答案。
2、 搜集一些有趣的话题常备心中,积累得越多,越不惧怕冷场。
3、 做一份需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工作。
4、 和他人对话时,多关注对方在说什么,少关注自己想表达什么。
5、 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对话。
6、 克服在公众场合说话的恐惧情绪,如果有条件可以去参加辩论社、公众演讲活动,做主持人,做助教等。
可以说这几点建议,大家应该也不陌生,就说第4点吧,我之前就看到过,也要求自己在现实中去做,但是每次都不由得把重心放在了自己的表达上,还是要继续努力。
再说说第5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不太会接受这么目的明确的跟别人说话,但是换位思考一下,你喜欢别人跟你说话的时候,绕来绕去的吗?你肯定在想“有什么就直说呗,绕来绕去的,真虚伪……”
三、寂寞是和自己的亲密
很多人害怕并逃避寂寞,认为它意味着失败和可悲,但在我看来,寂寞是人生的必然经历,并没有好坏之分。人都是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记忆无法完全被另一个人所了解,但这不代表我们会过得很糟糕。
虚荣心反映的就是我们对寂寞的恐惧,宁要虚伪空洞的认可,也不敢想象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是无足轻重的。
我们的快乐不取决于我们拥有或者代表什么,而是由我们是谁决定。
世俗的眼光只能给予世俗的认可,永远无法表达对人的内心的体谅。
人们内心的寂寞不是一个需要填补的黑洞。
看到这些话,今年以来,我提升了对自己的认知,心里也这么想过,但是我缺乏自信心,看到这里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心情马上轻松了许多。
……
今天的总体感受是,作者的很多话语就像是对我自己说的,我不停的在心底对自己说“是的,是的”。
看完这章后,心情轻松了很多,好像放下了,通畅了,也更加自信了。建议朋友们一定看看这本书,就像做了一次心理SPA,受益匪浅。
本书还有第三章,也是最后一章,下次跟您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