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showhand,我第一次听到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这句话的时候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感觉被真理击中,有种触电的感觉,就像头一回与女神邂逅的感觉,有种从未有过的美感注入心头,由此看来,我也是个对真理是有追求的人。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这句话不是很难懂,直译的话就是在因果关系中众生害怕的是结果,得道的菩萨害怕的是导致结果的原因。打个比方,就抢劫这件事情而言,众生怕的是抢劫被抓,要坐牢这个果。而菩萨怕的是产生想要抢劫别人的这个念头的因。所以修行要戒,要去除杂念,去除贪嗔痴。
虽然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对我来说有顿悟之感,但是对这句的理解确实随着成长越加深刻的,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没有做成事情,是因为我们对于事情,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所以才会做不好。我们总是盯着别人成功的样子,却看不见别人底下流过血泪,所以我们是不会成功的。冰心写了一首诗叫《成功的花》,特别能够表达这种感觉。这首诗是:
成功的花
---冰心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我们不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没有注重过程,只要我们注重导致成功的原因,我们就会因此获得成功。
但是越往后我越发现,我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我内心出人头地的一种执念罢了。然后我重新理解了成功,我是从两个角度理解的。
第一个角度是成功的定义,我以前认为的成功是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但是我渐渐觉得只有这一种选项是不可以的,而且非常模糊,出人头地无可厚非,只是把出人头地作为唯一成功的标准就不对了。因为把这个当成是唯一的成功的标准,我们就会执念于此,这样子就是畏果而不是畏因了。我们执念于此,我们的眼界就不会开阔,人生就不会豁达,如此又怎么会成功呢?
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做成一件事,凡是做成的事,都算是成功。比如小孩子学会走路算是成功,学会认字是成功,做好一个业务是成功,公司上市也是成功,都是成功并无差别。不停的把所有做成的事情积累起来就会做成一个巨大的成功。这个无意间契合了 凯文.韦巴赫和 丹.亨特的《游戏化思维》这本书里面描述的一种叫:”即时性反馈系统的思维“。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人性天然畏果,这个是人性深层的东西,无法改变,游戏能够让人沉迷的原因不是最后游戏能赢,而是及时反馈这个系统在起作用。每做一个动作,游戏都能够给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让人沉迷的原因。比如玩一个游戏,点一下,马上会显示得了多少分。到了某个阶段,系统会告诉你到了什么级别了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玩一个游戏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最后的输赢,然后就一直不停的打,肯定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来。其实单独只想出人头地这件事情不就是玩一个只有一个结果的游戏么,所以极少有人通过只想着出人头地而成功的。
所以成功的因不是我所谓的过程,而是随时给让我人性得到人性想要的果,这样子我就会更有干劲去找更多的果,这样子就会编造出一个很大的成功,结果可能就是所谓的出人头地。其实所谓的信心不就是随时根据做成的事愉悦自己的么?
其实这样子仔细想想,我们对人性的把握和改变是如此的无力,对于战胜人性这场仗败的如此苍白。”众生畏果“,不管我们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还是众生,我们畏的还是果。
第二角度是成功有概率的,而且很多事情成功的概率很小,比如一轮创业潮,最后剩下的1%都不到,成功了我们尽可去谈因果,但是运气占了几层呢?
再比如,一个热门的公务员岗位,几百上千的人去考,考上的也尽可说自己多少日夜挑灯夜读,但是谁又在荒废光阴呢?
有时候因果关系极其微弱,如果我们去做了,编造了一个因,但是却得不到一个果,我们会不会去怪菩萨呢?
我最后觉得:“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佛说的不是事,而是心,而是念。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畏果就是众生,一念畏因就是菩萨。
佛这么说,不是为了让我们找到成功的逻辑关系,而是要我们警戒自己的内心,凡是都是我们内心指导我们行为的产生的果,心是因,行是果。
我们要做的是随时警惕内心的念,始终心存善念,我们就是菩萨。心存恶念而不自醒,我们就是众生。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